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说大明的文武都是贪污腐败、贪生怕死之人,未免太过偏颇。
大明的灭亡从来不是某一孤立事件、某一个单独群体所导致的,而是集合了天灾、人祸、瘟疫、外敌等等多方面的因素。
说天要亡大明也不完全是错的,毕竟就大明遭遇的各种危机,就算是现代文明国家遇上了,也不能说保证就能够挺过来。真正的大旱灾,就算增雨弹把炮管打炸膛,该没有雨也还是没有雨。
听说青云宴既是皇帝对臣子的青眼相看,是对臣子的拉拢,也是一场考验。
在战场上与建奴护军对冲都未曾手抖的曹文诏不由得有些紧张,按他推测,皇帝的考较的内容无非就是兵事方面的,比如问他要如何平定建奴,收复辽东。
这问题他不知道哇,打了那么些年,战友越打越少,建奴却像是杀不尽一样,越打越强。
要不是老奴临死之前发了疯自己清扫了一大批人,如今的建奴还会更棘手呢。
曹文诏是个老实人,向来是不喜欢说大话的,要说他怕了建奴,那倒没有,但对于建奴的忌惮确实是非常之深的。
都说辽兵擅走,不走又能怎么样呢?留下来死战的傻子都死掉了,浑河之战的时候,那群浙兵、四川兵、山东兵都死掉了,而他们活了下来。
如果一直赢,那肯定可以增加信心,如果输多赢少,谁又乐意跟建奴交战呢?而建奴的那种一往无前的信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起来的。
客观来说,建奴不是无敌的,但他们就是胆大包天,胆子大到几十人就敢深入敌境,胆子大到百来个人就敢冲明军上千人的步卒军阵,这是与大明十几年交战所积累的信心。
曾经汉人也是这样勇敢的,一汉敌五胡,万余唐骑镇压西域数十国,想灭谁就灭谁,除了技术优势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积累的无敌信念,人不勇一下都不知道自己能有多么厉害。
兵家的流派很多,其中最无解最厉害的便是兵形势,所以如今哪怕是明军的战斗力有所恢复,盔甲刀剑火器的质量有所提升,但在面对建奴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心虚,总觉得自己赢不了,每次出战都是奔着必死去的。
从上面的督抚总兵到下面的一兵一卒,都没有胜利的信心,甚至连胜利的渴望都没有,只觉得自己能够顶住建奴的进攻,能够活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大明军队如今最缺乏的就是信心,而信心是用胜利来积累的,所以明军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签不了约 作品《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第159章 臣不冤,是臣的叔叔冤!哦?!冤从何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