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境线?
那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好吃吗?
至于边防力量,那就更别提了。
就说眼下,曾为匈奴‘开国之君’:冒顿单于安排在汉-匈边境线的游牧部族,多半都已经成为汉家的前沿哨兵了。
汉家出塞,这些部族未必会报告匈奴单于庭。
但匈奴人南下,却肯定会有消息,由这些部族传递给汉室的边墙卫戍部队!
原因也很简单:游牧民族——游牧游牧,重点就在个‘游’字。
匈奴人的生产资料,是随时能驱赶移动的牛羊牧畜。
匈奴人的居所,是随时能装卸带走的毡帐。
草原上即没有城池,也没有层峦迭嶂的山隘,只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以及作为稀缺资源存在的水流。
在每年的固定时间,汉匈边境线的匈奴一侧,确实会有相当数量的匈奴部族,可以在汉家出塞时,第一时间构筑起边防战线。
但在余下的大半年,这些区域都是动辄方圆数百上千里,都找不到人影——甚至找不到活物的无人区。
因为人家是‘游’牧民族。
这块地方的草皮,被牛羊牧畜啃完了,人家自然就驱赶着牛羊,去追逐下一片水草了。
谁管你边不边境线的啊
牛羊吃饱喝足,养足肥膘,多产点奶才是正事。
而对于汉家而言,出塞作战,也没有抢夺城池、要塞,亦或是开疆扩土之类的操作可行性。
——人家没城池给你抢。
也没要塞让你攻打。
就那么一片一望无际的无垠大草原,除了你踩在脚底下的草,什么都抢不到。
至于占地盘?
占吧,反正啥也没有,就连草都已经被吃完了。
等新一茬草长出来,人家也就‘游’牧回来了。
到了那时,你说你占地盘了?
那你试着守地盘吧。
无城池、无关隘,甚至连有利地形都找不到,无险可守。
步兵占地盘,在辽阔的平原和匈奴骑兵集群正面作战——你就打吧,一打一个不吱声。
这,才是‘长城’这个划时代产物,之所以会出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原因。
——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人为制造一条隔离代、防御工事,来作为支撑华夏步兵集群的战略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