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几乎可以说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史前版本。
法家能有这样的思想认知,刘荣自然是感到欣慰。
而赵禹接下来的一番话,也让刘荣欣慰之余,不免有些期待起法家的未来。
“对于官吏贪污、受贿的问题,臣也有几点愚见。”
赵禹一语,惹得在场众人面色一正,齐齐翘首望向赵禹。
就连刘荣,都象征性的将身子坐直了些。
便见赵禹清了清嗓,又稍一沉吟,方沉声道:“官员贪污、受贿的问题,其实并不只出现在官员身上。”
“自长安朝堂以下,无论是京官公卿,还是地方郡县二千石,乃至于宫中的婢女寺人、达官贵族家中的门房仆人;”
“——但凡是有人来登门,从求见通禀,到出言旁劝,乃至代为美言。”
“给受托者行贿,早已经成为了我汉家约定俗成,人人遵守的规矩。”
“若有人登门求某人办事,却没有按照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行贿,那就会被说是不懂规矩,乃至不讳世事。”
“尤其太宗皇帝年间,将军张武受贿,太宗皇帝不惩反赏,赐五百金‘以愧其心’后,我汉家受贿、行贿之风便愈演愈烈。”
“到如今,甚至已经到了光天化日之下,也根本不避讳的程度。”
“所以在臣看来,要想解决官吏贪污、受贿的问题,并不单是要考虑‘怎么让官吏变得清廉’,而是要考虑:如何改变朝堂内外,地方郡县府衙,乃至整个天下的风气。”
“若不然,哪怕通过一些非常的方式,来让官吏尽量不去贪污、受贿,也根本无法持久。”
“毕竟受贿、贪污之风由来已久——十人贪腐,一人清廉,错的,或许就会是那个清廉的人了”
对于今天要说出口的这番话,赵禹自然是思考了很久,也措辞了很久。
甚至直到今天,赵禹都还临时对自己的措辞,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但总结归纳而言,赵禹的意见就一句话:官员贪污腐败,不是个例,而是风气。
要想改变现状,就不能只靠反贪反腐,亦或是从刑罚、牢狱出手,而是应当从改变风气,从根儿上去解决问题。
这个命题不可谓不大。
但对于刘荣而言,哪怕是如此巨大的命题,只要有人能主动提出来,就都能算是好事。
——毕竟有人敢说,就说明这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