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岭南的闽越、东海等国派出军队,参加刘濞的翻盘大军,长安朝堂都没有秋后算账。
非但没有秋后算账,甚至还竭力的为赵佗、为岭南证明:吴楚之乱,岭南绝对没有派出一兵一卒!
什么?
你说梁都睢阳城下,死了很多操持南越口音的叛军兵士?
假的!
假新闻!
都是吴王刘濞那老贼用心险恶,离间长安朝堂中央,和淳朴的岭南百越之民!
给当时的先帝急的,那是比赵佗自己,都还要害怕赵佗被明确指为吴楚之乱的参与者。
但短短数年过后的今天,汉家对待南越,也不再是过去那边,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就行,并不管赵佗具体干些什么的宽松程度了。
——汉匈朝那之战前后,赵佗于岭南再度称帝!
战争结束后第一时间,赵佗便又‘反复无常’,遣使称臣,表示自己之前是年迈昏聩,做了件蠢事。
于是,等到了汉匈河套-马邑之战前夕,不等赵佗开始上演蛇鼠两端大法,刘荣便率先派使节去了岭南,提醒赵佗:同样的招式玩儿第二次,可就不灵了。
那一回,赵佗倒是没有急着称帝,却也着重观望了汉匈河套-马邑战役的发展和结果。
最终,汉家大获全胜,夺取河套,赵佗又是第一时间上表长安,表示南越永为刘汉藩属,不敢有二心。
刘荣的答复,却不再是高皇帝、吕太后,又或是太宗皇帝、孝景皇帝那般,嘴上一边骂着‘老不死’‘老乌龟’,手上的笔却在夸赞赵佗深明大义。
而是义正言辞的告诫赵佗:汉家今非昔比,于内外宗藩、属国的态度不同往日,希望岭南‘量力而行’,莫要行差就错。
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七个字的含金量,显然无需赘述。
凡华夏之民,就没人会不明白这七个字的意思,以及应用到的场景。
如此激烈、强硬的措辞,对于过去的汉家,可谓是无法想象的。
但现在?
——得到长安朝堂的强硬辞令,所谓的‘南越武帝’赵佗,那是屁都不敢放一个响的。
原因无他:北方匈奴,已经在汉家的兵锋之下,愈发显露颓势。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厚积薄发之下的刘汉,已经逐渐回到了天朝上国的应属之位。
一个对外族毫不软弱,且说打就能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