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效果。
至于是否要铺满整个草原,真的把草原完整的搞退化,则类似于后世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不一定非得犁地,能起到震慑作用就行。
要说这个思路,之前大家为什么没有往这方面去想,一方面,是盐也好,砂石也罢——都只是一个可以口头提出来,对匈奴人造成精神震慑的恐怖遐想,并不存在太高的可行性。
另外一方面,便是封建时代武人常见的通病:战为止战,故不可伤天和过甚。
而在卫青这出身牛犊不怕虎的点破后,郦寄、栾布等一众老将,也开始重新捋思路逻辑了。
战为止战,这当然没错。
对于如今汉室而言,无论是内部的诸侯叛乱,还是针对岭南的统一战争、与北方匈奴之间的文明战争,最终的目的,d都是为了不再继续打仗。
——诸侯叛乱,得打,打死了,以后才能没有叛乱;
——南越反复,也得打,打下来了,行了郡县,以后也就没有反复的南越国了。
对北方匈奴人,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因为不想打,所以得打。
因为不想一直打,所以必须得把匈奴人打废,让匈奴人再也没有能力发动战争。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用一些稍微残忍些、下限低一些的手段,似乎也没什么不好——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和平嘛!
不单是为了华夏大地的和平,也是为了给予草原游牧之民长久的和平。
至于有伤天和?
咳咳咳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个时代,为华夏民族所一致认同的华夷之防了。
伤天和的前提,是让很多无辜的,或并不是非死不可人,在很残忍的手段下死去。
而在这个时代的主流观念中,世界上的‘人’只分两种。
华夏人,也就是‘人’。
以及,蛮夷,即‘非人’
“如此说来,某倒是有个法子。”
短暂的沉默之后,弓高侯韩颓当面色古怪间,试探着说道起来。
“草原游牧之民过冬,并不都能有机会回到幕南、河套这样温暖的地方。”
“且无论过冬的地方在哪里,都必定是四面高,中间下陷的碗状拗、坑。”
“为了让这种地方可以更温暖,游牧之民习惯于将用不到的牧畜粪便,都堆积在这种碗状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