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感染力’,或者说是超强的组织行动能力,刘荣早有耳闻。
不单是从臣下口中、史书的字里行间窥见,就连先帝老爷子,也曾在刘荣表露出‘试用墨家’的时候,颇有些严肃的提醒过刘荣:不要玩儿火。
当时刘荣还颇有些不以为意。
——怎么就玩儿火了?
墨家又不是什么邪教,又不是没有存在过;
在战国时期,能和‘不以物累’的杨朱半分天下思想学术界,能成为天下过半国家的执政学派,刘荣怎么就不能用了?
能存在于战国时期,能在战国时期成为诸侯国执政学派的墨家,怎么就不能成为如今汉室的‘显学’之一了?
但当真正尝试过之后,刘荣才终于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先帝老爷子说的没错。
墨家的组织行动能力,以及这个特殊能力对封建王朝带来的冲击,是极为猛烈的。
因为按照墨家的学术思想纲领,以及墨家所在的区域,自然而然形成的‘墨社’,还有墨者们所迅速打造的特殊民风,几乎是取代了封建王朝对继承的统治!
试想一下。
如果那个‘出问题’的县,并不是刘荣任命了一个墨家县令,并允许墨家肆意施展才华,而是仅仅只允许墨家活动,却又另外一位寻常的县令,会是什么场景?
恐怕县令的一切政令,包括但不限于农业、民生、吏治等方面的命令,都无法得到当地百姓民的全然遵从。
反倒是墨者为首的‘墨社’力量,会将原本各自独立的底层民众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极为危险的民间组织。
这个民间组织,像是后世的街道管理会,也像是换一个画风的基层领导机构。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封建王朝本身是有基层政府机构,对基层是有统治手段的!
但墨家墨者、墨社的存在,却分明是在抢夺封建王朝对基层、对底层民众的统治权!
虽然墨者、墨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统治基层’,但毋庸置疑的是:墨社的存在,使得封建王朝——使得汉家对基层的统治失去意义和必要。
在一个有墨社存在的乡,乡三老,以及啬夫等基层官吏、基层机构,是没必要存在的。
因为出了什么事,墨社就能出面解决,就连百姓民的农税、口赋,墨社都能组织当地百姓主动交上去。
在一颗墨家影响力强大、‘墨风’浓厚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