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算是法家在前途暗淡,道路迷茫的现阶段,所做出的一种新的尝试。
——战国时期,法术势三个分支,变法派占据上风,权术派和顺势派屈居于后;
现如今,秦的灭亡算是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变法派存在缺陷,而且是足以使得政权迅速走向灭亡的缺陷。
自然而然,剩下的术、势两个流派,便成了法家新的选择。
甚至算不上选择,只能说是尝试。
张屠夫不行,要不试试李屠夫?
再不行,就考虑考虑赵屠夫——甭管是谁,总归不能真的吃带毛猪啊?
而在这二者之间,相较于擅长搞权谋斗争之术,玩弄人心、人心的‘术’流派,显然还是取中庸之道的‘势’流派,更值得如今的法家去尝试。
法家,已经伤不起了。
一个‘助秦为虐’的大山压下来,算是去了法家的半条命!
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刚要重新站起来,又因晁错之死而被砸烂膝盖。
如今的法家,虽然拥有了自有汉以来,最宽松的入仕环境,但无论是作为至高统治者的东宫太后、西宫天子,还是作为统治阶级组成部分的官僚体系,对法家的态度都颇有些暧昧。
——对于法家在律法层面的能力,和可能做出的贡献,汉家自上而下都不否认,甚至渴望法家能把‘法律’的一亩三分地给守好。
但除此之外,便再无其他。
什么变法图强,什么法术势,什么高压治国,压根儿就没人鸟法家。
甚至就连法家自己,近年来都不怎么提这些学派执政思想了。
想想晁错,一辈子都在忙什么?
前二十多年都在读书,都在积累;
然后就入仕,成了一个平平无奇的文吏。
抓住济南伏生授尚书的机会,得以儒皮法骨步入汉家朝堂,甚至混到太子储君身边后,也始终在围绕削藩策搞文章。
而在削藩策被太宗皇帝否决后,晁错又拿出了许多策论,来为自己增加在官场上、在汉家朝堂之上的政治筹码和履历。
等太宗皇帝驾崩,先孝景皇帝即位,又飞速拿出削藩策,磨刀霍霍向诸侯。
从始至终,晁错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拓宽法家的生存空间。
——儒皮法骨以入仕,是为法家在政坛增添一个发生渠道,以及聊胜于无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