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势为开端。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窦氏一族,可以就此躺在窦老太后,以及窦婴、窦彭祖两位朝中重臣的羽翼下,过上无穷无尽的安生日子,并始终保持‘大汉外戚牌面’的超然地位。
和官职一样,外戚在汉家政治生态中的地位,也同样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孝惠皇帝、前后少帝年间,吕太后及其背后的吕氏外戚一族,便占据着汉家‘实权后族外戚’的萝卜坑;
故而,孝惠皇后张嫣背后的宣平侯张氏一族,便始终无法真正染指朝中大权。
哪怕张敖之后,侯世子张偃被封鲁王,也仅仅只是作为吕太后遍封诸吕时,吸引朝堂内外,乃至天下人注意力、怨恨的一枚群嘲棋子。
按照正常的逻辑,张氏外戚要想掌汉家大权,必须等到吕太后驾崩,且吕氏外戚竹简率领、逐渐淡退出汉家的政治舞台。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随着吕太后驾崩,吕氏外戚一族,差点就和刘汉社稷撞了个玉石俱焚。
等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继大统,后族外戚自然而然,就成了故代王太后、孝文薄太后的宗族:薄氏一族。
至于张氏——饶是孝惠皇后张嫣,都没有在太宗皇帝手中,得到一个像样点的说法或名分;
明明早在前少帝即立时,就已经应该被尊为太后,却是在亡父的弟弟在位时期,仍旧以‘孝惠皇后’的身份避居桂宫,直到默默无闻的死去。
后族外戚,是需要太后掌控,并作为靠山而存在的。
后族外戚的衰败,也基本都是以本族太后的驾崩作为开端。
而在太宗皇帝在位年间,孝惠张皇后虽然尚还健在,但政治生命本质上已经终结——甚至从来都没有开始过。
故而,汉家几乎从来都不会想起曾经,有过张氏这么一家后族外戚。
至于太宗皇帝的母族:薄氏外戚,情况也同样特殊。
——薄昭被太宗皇帝亲自逼死,薄太后避居深宫,从此不再过问朝中!
那场变故,虽然还说不上是终结了薄太后的政治生涯,却也基本等同于薄太后,与太宗皇帝达成了政治默契。
薄太后通过避居深宫、不问朝政,来委婉向太宗皇帝承诺:在太宗皇帝在位期间,东宫太后,不会成为太宗皇帝圣君路上的绊脚石和掣肘。
而这个代价换来的,是太宗皇帝投桃报李,接受了母族外戚:薄氏的联姻请求,为自己的储君太子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