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无风险,有必要,对华夏文明百利而无一害,那刘荣丝毫不介意自己,成为汉家的亡国之君。
当然,这只是极端情况下的状况,也是一种极端的表达方式。
事实上,根本不存在这样一种措施,值得刘荣以葬送刘汉王朝为代价,来为华夏文明谋求长远利益。
言归正传。
先帝元年,先帝老爷子召内外诸侯藩王入朝觐见,重点都放在了关东宗亲诸侯身上。
刘荣却注意到了彼时,应召入朝觐见的朝鲜诸国的使团,甚至是国军本人。
——比如,朝鲜半岛诸多零散政权中,对汉家最恭顺、最友好的真番国,便是国君亲自来到长安。
另外,还有马韩、高句丽等几国的国君,原本也打算亲自过来,却碍于半岛与大陆板块的连接处,几乎全都被卫满朝鲜所占据;
得知这些国家的国君,打算去长安觐见汉天子,卫满朝鲜自然是从中作梗,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不让去。
真番王能顺利抵达长安,都还是因为真番国太小、太穷,真番王和寻常的朝鲜土著没什么两样;
——都是穿的破破烂烂,瘦的皮包骨头的,搞得卫满朝鲜想拦,都无法甄别出这位货真价实的真番王,或者说是‘汉真番君’。
至于卫满朝鲜为什么会甄别,而不是无差别扣留、阻拦各国使团,则是因为卫满朝鲜在内的整个朝鲜半岛,都不抗拒和华夏中原通商。
没办法;
和贫瘠的草原一样,朝鲜半岛的物资,也同样无比稀缺。
虽然有接连燕东地区的黑土地,但都是常年冻土,哪怕丢给当今汉室都种不明白,更别提当地那些还在穿动物皮毛,使用石器、骨器的‘史前人类’了。
当年那一番经历,让刘荣印象深刻。
因为刘荣发现,凡是从朝鲜半岛走出来的人,无论是国君还是使者,无论是官员、贵族,还是随从奴隶,都是从上到下、由内而外透露出个‘穷’字儿。
贵族和奴隶唯一的区别,便是奴隶身上,都是看不出原本颜色,甚至看不出材质以及原本款式的布片;
往宣室殿一战,俨然一副如假包换的乞儿打扮!
而贵族,也不过是身着一件勉强看得出原本颜色,以及大概能看出衣服模样的奇装异服,并在脸上涂抹各种白色颜料。
画的人不人,鬼不鬼的,还说这是他们最崇高的礼仪,只有在面见最尊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