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开始的‘岭南吴越化、诸夏化’,以及赵佗这大几十年的统治,岭南大地,本质上已经具备了做汉家、做华夏文明的郡县——至少是诸侯国的现实条件。
早晚有一天,岭南大地会真正融入华夏文明的怀抱,成为后世人认知当中的两湖两广。
刘荣也坚信,哪怕没有自己的存在——哪怕没有自己这个穿越者皇帝,来为华夏文明排除错误选项,指出正确道路,华夏文明也早晚会将如今的河西,吸纳为未来的走廊;
早晚会将如今的幕南、幕北,吸纳为未来的内外蒙。
至于刘荣存在的意义,便是将这个进程加快,尽可能规避一些弯路。
当然,这都是遥远未来的事。
眼下,刘荣要考虑的,是在打下河西、幕南,以及朝鲜半岛等地后,分封几个宗亲诸侯,乃至异姓王过去。
至于以后,这些人是从外向内,发起针对汉室朝堂中央的叛乱,还是对外开拓,亦或是学赵佗割据自立,占山为王——刘荣不在乎。
把肉扒拉进锅里,是刘荣的首要目的。
至于这肉最终,是烂在锅里,还是被分食,更甚是毒死汉家,刘荣都不在乎。
——事实上,相较于寻常的土著皇帝,刘荣这个穿越者最大的不同,便是对‘家天下’‘我汉家’的概念看的没那么高。
土著皇帝如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以及先孝景皇帝刘启,在关乎国家的大事面前,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我老刘家的天下如何如何’‘我老刘家的社稷如何如何’。
至于诸夏、华夏这个概念——不能怪他们没有,而是这个时代,整个蓝星都几乎没有任何一支文明,真正诞生民族意识。
也就是华夏文明模模糊糊间,提出了‘华夷之防’这一原始版本的民族意识觉醒,甚至仅仅只是征兆、预兆。
但刘荣却不同。
虽然这具身体是刘氏宗亲,自己也确实是老刘家的天子,但在刘荣认知中的重要性排序中,老刘家,永远都是摆在第二位的。
摆在第一位的,是诸夏,是华夏。
简而言之便是:如果有一种措施,能让华夏文明受益匪浅,却会导致老刘家的‘家天下’损失惨重,甚至宗庙倾覆,那刘荣是绝对会认真考虑的。
而且之所以是‘考虑’,而非直接采取这一措施,也绝不是因为此举伤害了老刘家、伤害了汉家,而是考虑这个举措的必要性和风险。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