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不和亲,刘荣原本也有意休战。
如若不然——若彼时的刘荣,认为继续打更有利于汉室,刘荣也绝不会为了一位匈奴公主,以及和亲陪嫁,而拿汉家的国家信誉开玩笑。
刘荣会明明白白拒绝匈奴人,并告诉匈奴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和亲,战争为什么还要进行下去。
最终得出的结论,必然会是:账还没算完,仇还没报完,实在不是汉家不热爱和平,而是迫不得已,只能继续和匈奴人打下去。
而这样的国家信誉,有需要构建、维护的时候,自然也有利用的时候。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后世的士子养望半生,为的终究是天下扬名,以换取一官半职。
后世新时代,民众维护半辈子的信用,最终也会被用在一套住宅的贷款之上。
国家信誉,也同样如此。
构建、维护那么费力气,还费那么多时间,动不动几十上百年的周期,自然不是为了摆着好看,而是必要的时候利用。
而对于当今汉天子刘荣而言,汉室国家信誉、形象的利用,主要就集中在北方匈奴、南方百越,以及东北的朝鲜半岛。
对匈奴人而言,曾经的汉家羸弱、怯懦,动不动‘和亲以求和平’;
汉人的民众即不骑马,也不射猎,而是拿着锄头在土里刨食,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
到了战场上,汉人军队总是连千人规模的骑兵都拿不出来,像一只笨重的蜗牛一样,被灵活的匈奴骑兵当陀螺抽。
但有一点,是哪怕匈奴人——哪怕如此看不起汉家、看不起汉人的匈奴人,都为之敬佩,愿意为之竖起大拇指的。
——汉人说话,那真是一口唾沫一个钉。
虽然战场上,汉人动不动就会示范什么叫‘兵不厌诈’,动用一些卑劣的阴谋诡计;
但只要不是在战场上,在其他时候的其他场景,汉人信守承诺,那真是没说的。
在包括匈奴人在内的游牧民族看来,这甚至有些令人理解不能。
——为了履行一个承诺,汉人可以豁出性命!
——穷困潦倒时,得到别人提供的一口食物,汉人就愿意在发达后,以海量财富回报,说是什么‘涌泉相报’!
——战士为国捐躯,临死前把遗孤托付给战友,战友为了能让这个孩子吃口好的,甚至宁愿自己挨饿!
这样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