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阵营。
以上,便是从事实、客观现实角度出发,能为诸吕之乱做出的两种定性。
但最终,这两种定性均为被采纳,均未成为汉家针对诸吕之乱,所做出的官方政治定性。
为什么?
因为政治定性,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立场。
而且,当年的诸吕之乱,让汉家的权力中枢:长安朝堂,不得不同时处于三个立场;
长安朝堂最终,针对诸吕之乱得出的政治定性,必须同时符合这三方立场,才能真正让此事翻篇。
——第一个立场,是汉家、老刘家的立场。
从这个立场上来看,吕太后作为高皇帝刘邦的发妻正室,孝惠皇帝刘盈的生身嫡母,其实是和汉天子一样,属于理论上‘不能有错’的特殊身份的。
在这个时代,皇帝不会有错,也不能有错,就算真错了,也是这个天下错了,是这宇宙星辰错了。
原本,天下人公认有白帝、青帝、黄帝和赤帝;
结果太祖高皇帝刘邦一句‘我咋记得还有个黑帝?’,四帝便此变成了五帝。
刘邦又问了一句:既然有五帝,那怎么不见黑帝庙,只有其余白、青、黄、赤四帝庙?
底下的官员只能回答:是咱们的工作疏忽,居然忘记建造黑帝庙了,实在不应该。
马上修!
马上建
这就是皇帝不能有错,谁错都不会是皇帝的错这一说法最真实、最直观的写照。
而从汉家、老刘家的立场来看,吕太后,也同样是不会错、不能错的。
因为只要吕太后‘错’了,那就要衍生出许多问题。
——这么一个‘错’的人,太祖刘邦为什么要娶?
——这岂不是遇人不淑,识人不明?
还有孝惠刘盈——有这么一个‘错’的母亲,太祖刘邦为何还要与立孝惠皇帝?
这样一来,逻辑就非常通顺了。
太祖高皇帝不能有错。
所以,太祖高皇帝娶吕后是对的,和吕后生孝惠刘盈是对的,与立刘盈也同样是对的。
故而,孝惠刘盈不能死‘错’的皇帝人选,吕太后也不能是‘错’的太后人选。
既然吕后是‘对’的太后人选,那吕太后所做的一切,便也都是对的。
包括但不限于:遍封诸吕。
这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