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搞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
——刘荣当然知道,这片土地只要利用的好,那是能养活上亿人口的!
而当今汉室人口,满共也才三千多不到四千万!
这就等于说,只要能把东北黑土地开发出来,那汉家除了在这片地区种地外,其他所有地方都可以退耕!
甚至就连这片土地,都不用每年都耕种——只须黑土地一年丰收,就够天下汉家子民吃两三年!
这,还只是这片黑土地,在农业方面的发展潜力。
在工业方面,作为穿越者的刘荣,更是对这片地区垂涎三尺,并寄予厚望。
但说过来说过去,还是那句话:这个大西瓜,很甜,很香,却根本吃不到嘴里。
因为在如今这个时代,位于后世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代的代国,就已经是‘北方苦寒之地’了;
哪怕是位于汉室版图最东北的燕国,对应的也是后世河北、京城地区,而非‘更东北’的关外三省。
对于后世人而言,东三省很冷,河北京城就还好,再往南一点,其实就算不上冷了。
但在这个时代,燕国——尤其是燕东右北平,以及燕北地区,却是华夏文明认知中最为寒冷、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永冻区。
对于当今汉室而言,燕国以北和北极,根本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人类无法生存,分分钟要被冻死的极寒之地。
燕国都冷的人类差点不能生存,代、赵都被归类为北方苦寒之地;
也就不难看出东北黑土地,对这个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
——在如今这个时代,底层民众的生存能力,以及生存物资获取能力,是无比底下的。
而且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也还没有在这个年代,体现出丝毫‘科技让人类生活的更幸福’的特性。
在寒冷的地方,这个时代的底层民众,往往只能通过点燃篝火,然后坐在篝火旁取暖的方式,来驱散寒冷。
顶天了去,运气爆棚,也就是能找到像样点的泥瓦匠,搞一个墙壁与灶台相连的壁炉,勉强抵御寒冷。
更进一步——什么暖气不暖气,地暖不地暖,别说这个时代的底层民众了;
就连天子刘荣,都已经盘算着在宣室殿铺一层地暖,琢磨了好几年,愣是没想到像样点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