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要命的是:除了暖气这种统筹形式的供暖方案,这个时代的民众,连棉衣这种个人御寒手段都不具备!
别忘了;
这个时代,可还没有棉花!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要等到至少百十年后,原始版、未经改良,只能作为观赏作物存在的棉花,才会从西域传入华夏。
而后经过数百上千年的育种改良,才最终成为了可用作御寒的衣物、被褥填充物。
换而言之:在如今汉室,想去东北——甚至是燕国走一圈,那纯纯就是在拿小命开玩笑。
没有暖气,没有空调,更没有棉衣棉裤,丝绵被褥;
衣物、被褥,都只能以‘絮’作为填充物。
有钱人家的公子哥还好说——什么鸭绒、鹅绒之类的稀罕物,暖炉、马车之内的配套设施,怎么都冻不死。
但若是孑然一身,身无长物的农人,去如此苦寒之地,那真就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这种情况,不单存在于底层民众之间,也同样影响着这个时代的朝堂中枢,对这片冻土的开发规划。
——好比刘荣如今盯上的朝鲜半岛,气候寒冷程度丝毫不亚于东北的冻土。
在后世的偶像剧当中,欧巴们也总是风衣、围巾,张嘴说话就是漫天热气。
这就导致刘荣未来,如果想要通过武力解决朝鲜半岛的问题,首先就要保证出征将士的御寒问题。
或许有人会说了:河套-马邑之战,汉家将士在河套奔走,难道就不冷了?
尤其高阙之战——腊月凛冬奇袭高阙,汉家将士难道就不冷了?
刘荣只能说,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汉匈河套-马邑战役,是在秋中时节爆发,于入冬前彻底结束的。
且河套地区,对应的其实也是后世内蒙、宁夏、陕西三省交接——冷归冷,但总归还在可以忍受的程度。
至于高阙之战——高阙,却是位于后世的‘北方苦寒之地’内蒙。
但别忘了;
高阙之战,并非是一场旷日持久,战线延绵的拉锯战,而是一场突袭战、闪电战。
在战役爆发不到十日内,汉家便成功掌握了高阙要塞,基本结束了整场战役的‘进攻阶段’。
而且,在攻下高阙之后的第一时间,河套北部的博望城,就开始源源不断的往河对岸的高阙,转运从长安送来的御寒过冬物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