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
纲要中的例子不止火炉子和太阳灶,还有其他的,这都是杨轩见到的。
朱厚照都将这些写了下来。
最后,朱厚照还在纲要中写了,从永乐大典修成之后,朝廷从没有关注过民间出现了多少好东西。
这一次对民间的大摸底是刻不容缓的。
再次强调了大摸底的必要性。
“看来李阁老也并非是迂腐不堪之辈。”朱厚照调笑了一句李东阳,接着又继续道:“正因如此,朕才会召尔等前来商议。”
“刘阁老,谢阁老,纲要你们也看完了,都说说自己的意见!”
“陛下思虑周全,臣等没什么要说的。”谢迁说道。
重点朱厚照已经写了出来,谢迁确实没什么要补充的。
“哎,谢阁老,话不能这么说。”
“常言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朕这份纲要只是一个框架,其中的细节还需要你们补充。”
“咱们这么多人,肯定能发现不足之处的。”朱厚照谦虚道。
同时心中也更加想要让杨轩到自己身边帮自己了。
杨轩虽然只是说了一个框架,但却让李东阳等人都挑不出毛病。
这岂不是说,他的能力已经不输这些老臣了?
朱厚照心中很是可惜,如此大才,守着一个小小的医馆,实在是天大的浪费。
朝堂才是他的舞台啊!
朱厚照心中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也要让老杨帮自己。
听着朱厚照的话,众人纷纷开口,提出了一些小小的建议。
当然,这些建议都是框架之内的补充。
见此情形,朱厚照也明白了,这些人已经同意了大摸底的事情。
毕竟,他都已经抬出自己的父皇了。
而且纲要中,也没有损害他们这个阶层的利益。
再说了,大摸底还算政绩,对他们这个阶层是有利益的。
当官当到他们这个位置,谁的身后没有门生同乡呢?
他们掌握着第一手消息,可以让他们的门生同乡提前做好准备。
等到朝廷的公文下去之后,他们就可以凭借先机获得政绩,升官。
己方身居要职的人越多,那么自己今后在朝中的话语权也就越重。
说实话,对于百姓的那些奖励,除了最后一个子嗣入官学读书能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广总督 作品《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第94章 大事开小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