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提起他们的兴趣外,其他的,他们并不在乎。
改个户籍,奖励点银钱,这又不会损害他们这个阶层的利益。
而子嗣入官学读书对他们的吸引力又不大。
以他们的身份地位,子嗣是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读书的。
地方上的官学也是想进就进,而且拜大儒为师读书学习。
他们这个阶层的人能给子嗣提供的教育资源,根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想象的。
一个子嗣入官学读书,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而对于他们这个阶层的人却是可有可无。
毕竟就算是商人地主,也能花钱让自己的子嗣进入县学或者府学读书。
还有一点,子嗣入官学读书,这考核也是极为严格的,这也就注定了只有极少数人的子嗣才有机会进入官学读书。
所以,对他们这个阶层的吸引力是真的不大。
所以,杨轩提出的这个框架,堪称多赢。
既能够维护底层百姓的利益,也能让官僚阶层获得利益。
同时,还能发现推动国家发展的好技术。
这也就是在这个时代了,要是换做在后世,杨轩的这个建议不知道要被多少人喷。
毕竟这怎么看都是对那些研究人员的剥削。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广总督 作品《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第94章 大事开小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