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全员恶人’,高级黑!”
“彩蛋放完,影厅灯一亮,我第一反应是回头看陈默成功让我ptsd了!”
“细思极恐:电影里的‘剧组’是不是也被夜莺干掉了?我们看的其实是‘凶手剪辑版’?”
“李家辉烧剧本那一刻,理想主义彻底死了。陈默在讽刺谁?我不说(狗头)。”
“最后夜莺在影院微笑的镜头绝了!细思极恐——我们观众是不是也被她算计了?”
“果然,最毒妇人心!男人顶罪,女人收割,这波性别反转我服!”
“所以.陆子野的原型是不是某‘下周回国’大佬?”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人觉得这个版本的扬名立万太致郁了。
“彩蛋真的太可怕了,本来挺好的,至少展现了人性的光辉的一面,可是彩蛋一出,刘一菲饰演的夜莺从小白花变成了黑色大花,就太阴暗了!”
“没有彩蛋更好一点,至少不会心情那么郁闷!”
“这电影夹带私货太多了吧?”
但是,你不得不说,扬名立万的确没有让之前的观众失望。
至少,网络上的评分,就是最大的肯定。
不说好评如潮,但是至少,差评也只是因为不喜欢这样的黑暗的结局。
不过,这样的电影,被各种解读是不可避免的。
周小斌看完电影之后,第一时间就炮制了一篇解读影评。
这次他用的标题名字非常的简单直白:“扬名立万有感。”
“在字幕飘起的那一刻,我还在失望,期待了那么久的电影,结果就这么平庸的吗?是的,当时我的确就是这么想的。
因为前面的剧情,我相信看过电影的都会发现,其实中间就已经可以猜到第一个版本的结局了。
但是最后的二十多秒的彩蛋,却是直接让这部电影升华到了另外一个高度。
以下是个人对这部电影的一些猜测,导演的创作理念是什么?
陈默的创作理念在反转版扬名立万中的极致体现——用“全员恶人”解构理想主义,以黑色幽默撕碎现实伪装!
从剧情层面来讲,真相最终沦为了工具,夜莺用假真相操控齐乐山顶罪,陆子野用电影掩盖真相,李家辉最终选择焚烧真相。
如同片中李家辉的笔记本题词:谁掌控叙事,谁就掌控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