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有意思的是对娱乐圈生态的“自反性批判”!
开篇邀请的这些人,其实就可以看到陈默导演的野心和恶趣味了。
还记得曾经的综艺节目,特别是一些选秀节目,总有一个环节,那就是让选手说出你的故事。
你为什么喜欢音乐?为什么登上这个舞台?
选秀节目,变成卖惨大会!
可是结果呢?事实证明,那就是一地鸡毛。
和夜莺利用“受害者”人设伪装真凶何其相似。这一点,可以说暗讽了娱乐圈“卖惨公关”。
搜索里面有句话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这部电影里面同样的也展现了,他让电影本身成为“恶的一部分”——观众越沉迷剧情,越成为共谋。
陆子野拍电影不为艺术,而为“洗白犯罪”,很难不让人想象是不是在影射现实中的那些烂片;
为什么说结局部分的彩蛋是电影最大的点睛之笔。
因为,这个结局的反转,反转的不止是剧情,还有所有的角色的人设。
李家辉的反转,讽刺的是,他从真相捍卫者变成沉默帮凶,这一点,从“烧剧本”就可以看的出来,因为那个动作,象征着理想主义幻灭;
夜莺呢?从“被拯救者”变成“终极操盘手”,可以说是颠覆了传统的英雄救美叙事。
陆子野:从庸俗商人升级为“艺术杀人犯”——用电影完成谋杀。
我想陈默导演想要凸显的主题和意图大概是“好人坏人的界限?那只是观众的一厢情愿。”
而夜莺在影院看片的彩蛋,让电影与现实形成闭环——银幕内外皆是戏。
更恶趣味的是,如果我们这些观众为反转而鼓掌,是否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成了夜莺的同谋?
这部电影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打破了很多类型片的套路。
没有救赎,没有英雄,甚至没有“可靠的叙事者”,为什么说没有可靠的叙事者?
在电影结束的时候,我的老朋友白越问我,之前的真相怎么解释?
可是之前的真相,真的是真相吗?那只是齐乐山的叙述而已,但是他为什么不能是说谎者呢?一切的真相,只是他说出来的真相,真正的真相呢?到底是什么?
而最后的那个夜莺的冷笑也很有意思,他让夜莺直接对观众冷笑,打破“第四面墙”——“你们真的在乎真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