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那些科研工作者,仅凭一腔情怀,就甘愿燃烧自己的青春?”
“何夕和夏群芳是伤心者,他们当然痛苦。但更可怕的是,如果这样的伤心者越来越多,最终受害的却是我们这些普通人。
你能想象没有电的日子吗?没有wifi、没有手机、没有汽车和地铁的生活吗?
可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背后都是无数个像何夕这样的人在默默付出。
他们被误解、被忽视,甚至被嘲笑,却依然坚持着那些看似“无用”的研究。而当他们的成果真正改变世界时,我们却早已忘记了他们的名字。
说到底,我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却也是最无情的遗忘者。”
何夕听着陈默略微有些激动的情绪,不由地有些讶然地看着他道:“陈导,说实话,你知道我看到伤心者和婚礼联动的新闻的时候的想法吗?
我当时就有些后悔,因为我认为你根本不懂伤心者,可是现在我更疑惑了,你显然不是不懂,相反,你很明白。
可是我不明白,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个问题,陈默来之前就想过怎么回答了。
他叹气道:“因为现实是经典和科技都是需要时间的东西,所以自古来科学家和艺术家少有李白的逍遥却多是杜甫的哀恸。
我记得那天,新闻里报道了一位老人——他把自己三十年光阴都献给了科研,却因此被指责“不孝”。
可这世上,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默默无闻地站在实验室里,站在书桌前,站在那些无人问津的角落,用毕生心血推动着这个世界向前。
直到某天清晨醒来,镜中的自己已是满头白发。有些人终于等来了荣誉,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而更多人依然如常生活,上街买菜、洗衣做饭,过着比人们想象中还要朴素的日子。
宋元杂剧中有一出琵琶记。琵琶记里有个读书人,本来和妻子过得好好的,却被老爹逼着去进京赶考。他想着“不听爹的话就是不孝”,只好去了。结果真考上了,想回家尽孝,皇帝又不让走,说“不听皇上的话就是不忠”。
这一耽搁就是几十年,老家父母饿死了,妻子只能卖掉头发安葬他们。等妻子一路要饭找到京城,他才哭着说:毕竟文章误我,我误爹娘。
这句话,是多少埋头苦读、钻研学问的人的心声啊。
那些为了科研废寝忘食的人,那些为了理想顾不上家的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