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同年代,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对于这个活动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00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他们可以算是数字原住民。
按照一些网友的话说。
“情书?这玩意儿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吗?”
z世代最初对活动充满困惑,他们更习惯用表情包和语音条表达爱意。
但尝试用写情书的时候,意外发现复古仪式感的魅力。
还有某大学生翻遍宿舍,愣是找不到一支能用的钢笔,最后用荧光笔在夜光信纸上歪歪扭扭写下:“第一次写信,快递员说这封‘到付’情书邮费够买三年qq会员但她说值!”
配图是信纸上巨大的墨团,配文:“钢笔漏墨,像极了我的爱情——稀里糊涂但闪瞎狗眼。”
情侣玩“复古情书交换挑战”,男生用辣条包装纸背面写:“2003年的辣条比2024年的奶茶更让我上头。”女生回信:“建议下次用海底捞等位小票写,长度够发挥。”
对于90后,可以说是过渡的一代,他们经历过信纸时代,同时也跨到了数字时代。
“当年传的纸条算情书吗?”
怀旧党晒初中纸条:“2009年‘放学小卖部见’纸条vs2024年ai润色版‘你的马尾辫是青春里最烈的风,吹散了我所有故作镇定的草稿’当年要有这文笔,早脱单了!”
这批成长于互联网普及初期的用户,对活动既有怀旧共鸣又有技术依赖。
有人翻出学生时代未送出的情书,用ar扫描功能让褪色字迹重新浮现,动态展示当年折迭成心形的折痕路径。
“原来我们那会儿的‘撤回消息’是物理版的——把纸团扔进教室后门垃圾桶。”
社畜翻出2010年高中纸条“放学帮我带辣条”,重新誊抄成:“那年小卖部的辣条是五毛钱的浪漫,现在我能买下整条生产线,却买不回你攥着硬币冲我笑的夏天。”寄出后收到初恋回复:“辣条厂早倒闭了,但你的字比当年工整多了!”
结果两人都收到了814福利节,卫龙品牌赞助的两箱“辣条恋爱大礼包!”
到了7080后这个年龄段的人,他们可以说是书信时代的遗民。
对书信,对于情书可以说满满的都是情怀。
已经人到中年的他们,不会像现在的那群00后的年轻人那样,觉得“智者不入爱河”,如今的他们已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