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礼流程结束,电影正式开始放映!
当大唐漠北的首映礼灯光暗下,大银幕亮起。
电影开场——西域风沙中锈蚀的铜牌特写,与第一排老人们摩挲勋章的动作形成残酷镜像!
大唐漠北的故事,其实并没有太多新奇的地方,无非就是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
不过,其实观众要求的本身也不是什么新奇的剧情,毕竟,历史在那摆着。
不可能瞎编乱造。
陈默只是让逃兵的转变更加的层次分明。
一开始,这个逃兵只想拿着军饷赶紧回家,对打仗毫无兴趣。但后来,老兵的牺牲震撼了他。一路上,他亲眼目睹了这条商路上百姓的苦难——他们不是大唐子民,却都怀念着曾经的大唐盛世。他们渴望的,不是大唐的统治,而是大唐带来的和平与繁荣。
这样的剧情展开,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更深刻地歌颂了和平的珍贵。那些驻守边疆的安西军,甚至改朝换代了都不知道,却依然坚守着使命。
很多人惊讶地发现,这样的剧情的展开,同样的是从历史的层面来歌颂和平的来之不易。
歌颂那些驻守边疆多年,甚至连改朝换代了都不知道的大唐安西军。
其实何尝不是在歌颂那些为国守卫疆土的战士们。
而坐在第一排的老兵们,看得格外专注。银幕上的安西军,仿佛就是他们自己——跨越千年,精神却从未改变。
当银幕上盛唐长安的灯火辉煌与西域大漠的漫天黄沙交替闪现时,第一排的老兵们不自觉地挺直了佝偻的脊背。
他们布满皱纹的手无意识地抚摸着胸前的勋章,浑浊的眼球倒映着银幕上的金戈铁马——那分明是他们自己年轻时的模样。
有位戴着老花镜的退伍军人突然抬手抹了把脸,身旁同伴的军装肩膀早已被泪水浸湿一片。
不过,电影始终是电影,陈默还是给予了大唐安西军最后那一战最为浓烈的色彩。
也是整部电影的最后的高潮!
在逃兵抵达龟兹城后不久。
终于最后一战还是来了。
画面当中,白发苍苍的郭昕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吐蕃大军,眼中带着担忧。
城墙上,是一群和他一样头发花白的老兵。
“郡王。”
副将走到郭昕跟前,抱拳说道:“吐蕃又派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