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主编,自然也能够替安娜出现在滨海艺术中心的镜头之前。
而安娜已经做出了准备买下顾为经手里的那幅作品的准备。
纯粹从购买投资的角度来说——顾为经那篇论文的热度越高,造假疑云越少,反而资金成本也就会越高,反之亦然。
“到时候会是一个怎么样的采访形式,我会面对怎么样的问题?”顾为经继续说道。
他想搞清楚。
为什么在老杨看来,那一天的采访会有“风险”。
真就是真。
假就是假。
甚至无关真假。
常理来看,顾为经面对的最糟糕的情况,也不过就是学界找到了什么实锤的证据,证明了他们“卡洛尔女士是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印象派”画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仅此而已。
它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它却也绝非什么无法接受的结果。
艺术领域,尤其是艺术考古领域,某某画派的某某画一直都认为是某人画的,后来,找到新的准确文献资料,证明它是对方的弟子或者对方的老师的作品。
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常见了。
连那些顶尖的头部学者,知名美院的终身教授们,都难免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因为材料的不足或者个人的疏忽,推导出错误的结论。
研究就是这样的。
不管是靠近真相还是察明谬误,都是学术的进步,而非学术的退步。
研究是允许失败的,研究是不怕失败的,研究也是无法避免失败的。
他和酒井胜子都只有十八岁,论文交稿的时候,甚至还不到十八岁。两个高中生会犯错误,难道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么?
当然,真要证明论文是假的,被人说闲话也许难免。
甚至社会上更会有很不好听的阴暗猜测纷至沓来,可猜测只是猜测。
猜测不能推定人有罪。
理论上。
只要实锤的不是他们在写这篇论文的时候,有意造假。
名誉上,他们就是安全的。
既然亚洲艺术的编辑部认为,他和酒井胜子写的这篇论文研究水平,到达了能够在他们的期刊上发表的层次,还是以封面论文的待遇发表。
那么。
可能连学术退稿这种事情,都不会发生。
而恰恰,顾为经当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