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下的,类似常见的无声拍卖会。”
开口的却不是顾为经,是坐在一旁沙发上的女主持人。
安娜替顾为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她的语言没有任何修饰,显得言简意赅。
主持人望向罗辛斯——
“几乎完全相似的事情,也发生在达芬奇,或者说疑似达芬奇所创作的作品救世主之上。那次发生在1958年的伦敦,作为收藏赫伯特库克爵士财产的一部分。救世主以一张严重破损的残缺油画的身份,出现在二手跳蚤市场上的时候。当时的成交价格为45英镑。”
女人娓娓道来。
“买了这幅画的和卖掉这幅画的都不会知道,半个世纪以后,当这幅作品再次出现在拍卖场上的时候,它将以史上最贵艺术品的身份出现。”
“这一次,在经过买家激烈的角逐后,它的成交价格将超过4.5亿美元。”
“身价翻了一千万倍。”罗辛斯补充道,他咂咂嘴,意有所指的说道,“财帛动人心,财帛动人心啊。”
安娜在心中把这当成一场有趣的舞台剧,然则,女人并没有想要陪罗辛斯演双簧的计划。
她直接简单明了的问道。
“罗金斯先生,你想对我们大家,表达的观点是,关于卡洛尔的作品,它被人找到的过程和达芬奇的救世主被人买下的过程,几乎一模一样——”
“我不是经济学家,但算上通货膨胀的话,也许连成交价格都差不离呐!”罗辛斯叫嚷道。
安娜看着他。
“所以你的意思是,在这个相似的故事背后,你认为,促使顾为经写出这篇论文的是和那幅救世主相同的商业逻辑,而非是相同的学术逻辑。”
她用陈述句的语气说道。
什么叫做相同的商业逻辑,而非相同的学术逻辑。
安娜这话说的很文雅。
往好的方向理解,她就是指顾为经先有些想要将这幅画联系到某个名人大师身上,炒作一番的想法,然后才以此为驱动力,才写出的这篇文章。
人非圣贤,谁能没有私欲。
学者有是人。
有些人会有为了名利妥协,自然也是常有的事情。酒井胜子和顾为经在写那篇论文的时候,也确实讨论过,觉得把这幅画安到一位历史上无名无姓的女画家头上,实在太浪费了,论文写都写了。
反正都是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