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各影视传媒大学、学院编导系要开一门课,解读解释我国电影审查制度、审查要求、中华文化、主流价值观,另外也要教小孩怎么创作、拍摄商业片。”
“不能天天拿着无病呻吟,自我感动的文艺片当教材,要结合商业片一起拉片教学,我们的教材要与时俱进,得改改了。”
“我也是开公司的,很多进来的毕业生,要重新教,现在教出来的小孩大部分成了无知文青,毕业后绝大多数不适应工作,很多编导系学生找不到工作。”
“他们学的东西根本无法适应现在的市场,还停留在二十年前、三十年前。”
胡蝶问:“你对于审查有什么看法?”
沈三通说:“我的观点电影要鼓励人往上走,跟着主旋律,跟着国家的指挥棒,播映之后不说产生多好的作用,但是不能产生坏的示范作用。”
胡蝶又问:“你支持现在的审查?”
沈三通点头:“我的态度一直都是支持,我们言论已经够宽容了,我们的审核不仅看结果,还看动机,看过程,我觉得很好。”
“同时,我坚决反对分级,多年前我就反对,现在我依然反对。我们的电影,能给大人看,就应该给小孩看。不能给人分层,无论是竖着切还是横着切,都是在制造社会撕裂和矛盾。”
胡蝶问起了最近的事:“我看你公司制片人对审核有意见?”
“没有。”沈三通摇头道:“主要是我们有一小撮人,有很大声音,他们不建构,但是很会解构。”
“我看不起这样的人。”
胡蝶有些惊讶,今天专访她听到了一些消息,沈三通主要是表态,没想到还是那么犀利。
某个群体形象不是后世,没那么负面。
“能说说为什么吗?”
沈三通要把火力点定在某个群体身上:“他们讨厌做事,却想着掌权,贪婪的丑态让人憎恶。”
“放在古代,他们就是占据高位,却袖手谈事的清流,现在,想着依靠名气,掌握权柄。”
“好在我们选拔制度合理,他们这些人永远没有机会。”
东大选拔路径很清晰。
比如小张,大学毕业成绩优异,进了国企从工人做起,三年时间,熟悉了生产实践技能、操作流程。
好学上进,边工作边学习,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又回到厂里,继续当工人。
知识和实践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