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使馆区。
名为老书虫的咖啡馆,宁昊带着翻译和两个外国人聊天。
一个是中年白人,另一个则是黑人。
这家咖啡店,国际氛围浓厚,独立电影人常在此进行非正式聚会。
无人区的情况,比前世要好一点。
因为精绝古城的关系,暂时破碎了西方对边疆的媒体形象塑造茧房,无人区随之拿到上映许可。
贺岁档来不及宣发,也不敢上春节档。
今年春节档,业内称之为魔鬼春节档,由沈三通主导,三通娱乐打造多年的大圣归来,还有挂着周星驰名的西游降魔篇。
绝对是两强碰撞,无人区题材比较压抑,去春节档会被两部戏碾碎。
所以打算在今年六月暑期档上映。
也不能拖,这部戏时间太长了,包括宁昊在内的投资人迫切需要上映回款。
六月之前上映,威尼斯赶不上了,也就是柏林、戛纳。
有条件的话,一般都会先让电影去国际电影节走一圈,哪怕不一定拿奖,也能用来造势,是常用的电影宣传手法。
柏林、戛纳两个电影节对无人区都很喜欢。
不只是电影题材,宁昊这部戏多年不上映,也符合东大限制导演创作的刻板印象。
电影要上三大电影节,大的出品方、制片方有关系渠道,能直接和选片人沟通,或者借助中国电影资料馆或电影协会等机构协助推荐。
小的电影人,是等待挑选,或者自己抱着拷贝去电影节碰运气,也就是跑奖。
宁昊身份不同了,如今是有资格和电影节讨价还价的。
欧洲三大,给奖的话只给拿到自己电影节首映的。
这些电影节背后有意识形态目的,但是存活下来,靠的还是市场,电影节其实就是兜售电影的集市。
卖得好的自然影响力就大,经过电影节奖项认可之后版权价格能大幅度提升的,电影节含金量越高。
宁昊以往没有怎么透彻的认知,这些年思维有所改变,才渐渐明白沈三通过去说的话。
意识形态是目的,但也是夹带私货。
如果一个电影节只有私货而没有市场,是没法存活下去的,纯粹靠着资金养着花费太大,后面的豢养者不可能提供无止境的资金。
欧洲三大电影节之间互相有竞争,欧洲三大和奥斯卡之间也有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