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与徐世绩兵马已经南下,黄四喜先去汇合,然后统领两万精骑,浩浩荡荡杀向长安。
这天上午,兵马抵达渭水河畔。
众人越河望去,只见潮水般的唐兵战阵,密密麻麻驻扎在渭水南岸,背靠千年古都长安雄城。
丈高旌旗迎风飘扬,绵延无际,看去异常壮观。
宋智极目扫视唐军阵容,倒吸一口冷气:“李世民的兵马估计有十余万之多,他是不是把京城壮丁全部征召了起来!”
李靖淡定一笑:“临时征召哪有战力可言?他们骑兵少于我们,只要找到主帅位置,统兵冲杀过去,当可一战而定!”
单独比较双方的兵力情况,差不多有将近十倍的差距,又是在平原旷野摆开阵势,换任何将领在这儿,恐怕都不敢触唐兵锋锐。
李靖却信心满满,但他底气并非源自亲手训练的铁骑,而是压阵的黄四喜。
当初在塞外的塔布河畔,黄四喜单枪匹马冲入突厥大军里,斩首始毕可汗与武尊毕玄,李靖并不认为眼前的唐兵战力要强于突厥。
也许李世民身边存在力敌武尊毕玄的宗师高手,但黄四喜在镜波湖以雷电炼剑,神功已非昔日可比。
即使有两位类似武尊毕玄级数的高手,今天也护不住李世民的安全。
此刻李世民正位于层层迭迭的军阵中心,雄踞骏马之上,身后竖着高达三丈的帅旗,他作为只有二十余岁的年轻统帅,有着常人难及的魄力与胆气。
他知道黄四喜神功无敌,就没有待在长安城内固守,若黄四喜趁夜袭城,找到他藏身之地,他身边的高手护卫恐怕会被黄四喜尽数杀尽,谁也救不了他。
其实他选择在户外野战也是无奈之举,像黄四喜这种级数的高手,在长安城内的行刺难度最低,在万军之中的行刺难度最高。
毕竟黄四喜以一己之力冲入千军万马之间,无论真气还是体力,都会经受大量消耗,若能以兵卒数量将黄四喜的力量耗至殆尽,再让身边的高手进行围攻,或许会有一丝胜算。
于是李世民把可用之兵全部带来,与黄四喜在阵前决一死战。
不过李世民心里明白,此次死战的胜算并不高,因为黄四喜曾经在突厥的数万铁骑里刺死始毕可汗与武尊毕玄。
但不打又不行,李世民认定争夺天下的群雄,无论战败还是投降,最终都会被胜利者毫不留情的斩草除根。
李世民自己就是这样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