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手,这是一件国家大事!
钱老所做的一切,为如今我国高超音速装备的井喷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航天集团投资最大,进度最快的一个150吨起飞质量,近地轨道运力5吨的两级入轨空天飞行器。
也就是“腾云工程”。
(“腾云工程”网图)
空天飞机的研发难点是如何利用大气层内的氧气资源,并突破不同高度层的速度衔接难题,为此需要研发组合动力发动机。
150吨起飞质量的两级空天飞机“腾云”,它是基于组合动力发动机研制,起飞级质量约122吨。
它飞离跑道的时候用的是涡扇发动机,消耗的是特殊航空煤油和空气中的氧气。
等它飞到高空并达到涡扇发动机速度极限的时候就切换为超燃冲压发动机。
这时候它依然是消耗特殊航空煤油和空气中的氧气,但速度可以加到高超音速。
等它飞到30公里高度的时候就可以释放背负在背部的小航天飞机了。
小航天飞机的质量为28吨,采用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动力。
在完整的模拟计算的航迹图中,150吨的“腾云”两级空天飞机从滨海起飞后向东南飞行,利用赤道地区的线速度高效率爬升。
两级分离后,一级的大空天飞机可以滑翔返场着陆于机场跑道。
消耗大量燃料入轨后,小航天飞机的入轨质量是8吨,其中有效载荷是5吨。
完成载荷运输任务后,二级的小航天飞机再入大气层滑翔返场着陆于机场跑道。
同样是起飞质量150吨,“木鸢”级单级入轨太空穿梭机的运载能力是2.2吨,而“腾云”二级入轨空天飞机的运载能力是5吨。
“木鸢”太空穿梭机的技术说难不难,其实也算是某种外形特殊的“火箭”。
毕竟它全程使用火箭发动机,并且不会在超高速状态下分离,安全性很高。
而“腾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涡扇与超燃冲压组合发动机的技术难度高,二是超高音速安全分离技术。
同时也是这两个问题拖慢了“腾云”空天飞机系统的研发进度,导致零几年就开始研发的它到现在都还没有成功。
好在老中的技术研发能力还不错,组合发动机的进度一直稳定进步,超高音速安全分离技术在一九年的时候也进行了风洞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