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柔远二百四十里,西距安民一百四十里。
此县人口较多,车师人,古鄯善人(楼兰人)、乌孙人、匈奴人甚至高车人(俘虏)加起来超过二千五百,另有戊已校尉营兵及江东土豪家庭共二千三百余口。今年又新来一千家王府护兵,男女老少一千七百余,故该县实有六千五百余人。
安民县则有车师、楼兰、乌孙、匈奴人二千四百,戊己校尉营兵及江东豪族三千八百,外加新来的王府护兵五百家、七百口,全县共七千人。
所以,伊吾郡实有一万七千多人,至少一半要么是新迁徙过来的,要么是编户的俘虏。
因为农田灌溉设施的匮乏,三县之地的粮食完全不能自给,缺口比高昌郡大多了,现在完全靠西征大军存留下来的粮食过活,抓紧时间开挖井渠、平整农田,一刻都不敢放松。
邵抵达伊吾县城一一城墙都没有一一之时,已近傍晚,但城外河流两岸、泉水附近,热火朝天干活的人随处可见。
壮哉!看到这副场景,他满口称赞道:赶在正月春耕之前,哪怕多平整出一亩地,多开挖出一丈渠都是好的。孤也要下地,与官民同甘共苦。
说罢,褪去长袍,换了一身麻布粗服,就准备下地了。
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暗叹一声,吩咐随从去取了工具,一起下地。
邵沿着一架梯子,下到地面以下的深处,还剩最后一步时,提前下来的军士伸出手,将他扶了下来。
站到坚实的土地上后,邵四下打量了一下,颇有感情地说道:高昌百姓,就靠四通八达的井渠养活着了。汉时戊已校尉就在开挖,一代又一代,子子孙孙从未间歇,至有今日,壮哉!不说了,干活。
将吏们陆陆续续下来后,见赵王带头,便没什么好说的,纷纷在这段新开的地下河道里挥洒汗水。
暗河依地势而建,越往前越深,离地面越远,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井口,通往地面。
葡萄园、菜、麦田甚至部分草场,就靠暗河之水灌溉了。
可以说,这是伊吾县乃至整个高昌国百姓的生命线。
邵一直在这里干到了半夜,当晚就直接睡在了井下。第二天又干了大半日,直到随行将吏们反复劝说,这才上到了地面。
不是孤非要你们吃苦。顺着梯子爬上来后,邵掸了掸身上的尘土,说道:今日做出表率,百姓也会更加踊跃地开挖井渠,引雪山之水灌溉农田。我们多吃了苦,子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