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戚,一改眼前颓势,这该是多大的荣耀。
到了那个时候,即便荣国府的家业,也不是没有重新染指的机会
王夫人进了内堂,便看到那位来过家里送礼的夏家嬷嬷。
这婆子姓张,她能被夏太太数次派来办事,可见是夏太太信任的心腹之人,多半是夏太太当年陪嫁丫鬟之类的身份。
那张婆子说道:“我家太太上次上门拜访之后,回家便送信息入宫,已让夏家贵亲帮忙行事,眼下也有些眉目。
所以,太太特意让我带来书信,我家太太在信里都写的清楚。”
王夫人听说事情已有了眉目,心中喜悦,只是她和王熙凤一样,并不识大字几个,便叫身边识字的陪嫁婆子来念。
等那婆子念完,王夫人听了心中既有希冀,但也平添了许多沉重。
夏太太在信中说道,她已让家中族亲,在宫中探明元春的处境。
言元春在凤藻宫任女史,颇受当年皇后看重,在尚宫局女官之中,品貌都算上上之选,在宫中处事口碑俱佳,有采选之资。
王夫人对女儿元春的才貌,素来十分自得,听了信中这些话,心中自然畅快,觉得自己费心为女儿筹谋,也算是大有道理。
但是夏太太信中后面的话,却让王夫人心情有些沉重。
夏太太在信中言道,这几年涉及宫闱屏选的要紧之人,经常调动更换,许多人都是新近得势,贾家前些年打点,都未曾涉及这等新人。
如内宫监、司礼监的屏选司务太监,尚宫局的头领尚官,圣上身边行走的要紧内侍,甚至是参与宫妃屏选的画师。
这些人对女儿家谋得圣宠,都是息息相关,需各自打点到位,万一有所疏漏,招致怨恨,偏巧在那关节上被人使坏,就会功亏一篑。
夏家宫中那位族亲花了心思筹算,要想将这些关窍都打点到位,总需一万两银子,才能堪堪可行,或许就能为元春搏一搏机缘。
王夫人看了这份信,心情颇为沉重复杂。
前几年没到屏选之期,贾家为了元春的前程,都会往宫中使银子打点,每次都是四五千两不等。
那时都是以荣国府的名头行事,宫中那些管事太监、尚官等相关人物,慑于荣国贾家的威名,多少有些情面,不敢过于搜刮。
因此每次四五千两银子打点也就够了,这也是王夫人刚开始之时,只向西府公中支取四千两银子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