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入了贵亲的别院,必定会更加关门苦读,多半是不知道这几日外头的风浪。
如今春闱开场日近,朝廷昭告春闱主考官员的圣谕,按往年规程,也已近在眼前,这些日子外头越发热闹。
市面上揣测本年春闱选材的考据,当真是众说纷纭,各家高士都是各执一词,出来很多精彩的拟题。
宜淳每日闭门读书,必定不清楚这些事情。
在书院之时,夫子谆谆教导,诗书文章,难有一家之言,触类旁通,兼容并蓄。
宜淳可不好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
吴梁从怀中取出一叠纸张,笑道:“这段时间我和葆坤兄拜谒高门,又常和同年聚宴,收录不少如今风行的会试拟题。
当然,外头还有其他精彩拟题,只是同年之间交往有限,不能尽知罢了。
我每每得到新拟题,回去便会依题做文,也曾拿去请教高士前辈,常常颇有所得,这个比死啃经义书本,要实在许多。
今天特将这些拟题整理,带来给宜淳一观,或许对你有所启迪。”
林兆和听吴梁说的兴致勃勃,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自己这位同窗一向心思活络,虽也颇有才情,但行事难免有些取巧好胜。
这也是年轻人常有的秉性,论不上什么好坏。
但自己这位同窗,心性倒是很不错,古道热肠,得了外头的拟题,还不忘带了和自己品鉴。
林兆和接过吴梁誊录的拟题,仔细翻阅了一番,看了其中一些题目,觉得极有章法角度,也不禁暗自点头。
吴梁见林兆和看得很是专注,心中也有些得意,他知道自己这位同窗的能为,能夺取杭州府解元之名,一身才学非同凡响。
自己誊录的这些拟题,能让他看得这般仔细,能入得他这解元公的眼,说明这些拟题极有份量和道理。
吴梁想到这些时日,对这些拟题揣摩作文,常有许多领悟启发,果然不是无用之功。
林兆和看完誊录的拟题,若有所思的说道:“这些拟题,其中不少立意精巧,视野宏大,必定出自高士之手。
但有些拟题虽新奇瞩目,绚人视听,失之正大,还有商榷之地。
另外一些拟题见识平庸,提法古旧,拟题之人才情就非常有限了。”
吴梁一向钦佩林兆和的见识才学,听了他的言论,自然十分好奇。
让林兆和依照方才所言,对这些拟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