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评,一边谈论,一边品茶,两人倒是说得颇有趣味。
吴梁又笑道:“这些拟题其中有拜谒高官名门所得,这类拟题,方才颇得宜淳赞许。
另一些拟题都是和同年饮宴聚会所得,其中来源不一,并不是一一详尽。
或许有些拟题,不过是市井庸士,编撰出来招摇,以此赚取学子钱财,也是有的。
前番世面上出了那蓝皮册子,众人都知道本次春闱,那些官员会有涉事之荣。
虽这些同年举子,都想依册拜谒交往,但这些官场中人的门槛,却不是谁都能迈进去,总有人家世人脉有限,不得其便利。
我猜便是这种缘故,才会有人趁虚而入,私下做出一些拟题,谎称名士高官所做,在举子中间贩卖流传,谋取钱财,也不算稀奇。
如今但凡同年聚会,都会谈论春闱之事,话题中不离又出那些新奇拟题。
人人都要拿出几道撑场面,有人没有门路拜谒高门,拿些市井购买之物凑数,也就难免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可想而知,哈哈。”
林兆和听了吴梁这番趣谈,也有些哑然失笑。
会试中第,万千学子毕生所愿,十年寒窗无人问,一心只读圣贤书,自然都不在话下。
科场之路,为能博得登第荣耀,无所不用其极,也都是毫不稀奇之事。
春闱下场之前,千奇百怪的各类拟题,更是每届春闱老生常谈话题,即便再离奇荒诞,也都不以为怪了。
但是,林兆和生性沉稳,心思缜密,他并不像吴梁那样,对这些事情,只是当做趣闻,抱以津津乐道的态度。
他在这件事上比吴梁多想了一层,似乎本次春闱之前,不管是拜谒之风蜂拥而起,还是各类拟题到处流传。
所有这些略显异样的情形,和他听过的往届春闱的轶事,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同
两人讨论过吴梁整理的拟题,林兆和便让店小二上了酒菜,两人推杯换盏,吴梁善于言辞,更是滔滔不绝,说些日常拜谒高门的趣事。
吴梁本想让小二取来笔墨,将这些拟题誊录一份,让林兆和带回揣摩。
林兆和笑着谢绝,说自己看过就成,不需重新誊录,吴梁知道他才量出众,心中也不在意。
等到酒过三旬,两人都已有五分醉意,林兆和说道:“希文,你收集的这些拟题,用来磨练笔力,启迪思路,也有一定道理。
但不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