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
只有那些既精通圣贤伦理,但又心有壮志,胸藏河山之人,才会对周遭世事变动,事事关心,不吝深思。
才可面对以天子视角所出宏大策问,做出经世致用的回答,才能在数百贡士之中脱颖而出。
在场的殿试执事官,心中都有相近的想法,只怕在场三百贡士,其中一半以上,答题之策多半难得要领,不知所云。
不过这也没什么要紧,今日殿试贡士不管答题如何,都不会黩落,即便名落三甲,也算是进士出身。
此时,包括三大主考官,以及数十名殿试执事官,很多人的目光不由自主,望向左首第一张考案。
因为他们都知道,贾琮是三百贡士之中,极少的官居五品,从政数年之人,而且他的才情文思,在入殿贡士中首屈一指。
他们几乎都想到同一个问题,贾琮会如何作答,本次殿试策问制题?
等到王士伦宣读过本次殿试策问之题。
掌卷官带领数十内侍,开始给数百贡士发放文印试题、答题正卷、答题草稿等应试之物。
此时,嘉昭帝从龙椅上站起,带着郭霖等随身内侍,离开了皇极殿。
皇帝是九五至尊,日理万机,许多朝廷大事等着处理。
本场殿试要从早间一直持续到日落时分,皇帝自然没有一直在场干耗的道理,殿试之初露脸走个过场罢了。
在贡士正式应试之前,三大主考官与其他执事官,开始在各考案游走巡视,严明考律。
会试第六房同考官的孙守正,也作为殿试执事官之一,在各考案之间游走,似乎有些心神不定。
当他走到位于大殿中央那列考案,无意之中看到一个身形微胖的举子,目光微微一亮。
他的脑海之中,不由浮现,一篇会试策论主题答卷:
先人云:以一人之心融天地之心,以天地之心融天下之心。
此乃百世通晓之理,散见于红尘万类之殊,常人得知由之,而不知者也。
道无尽功,唯志趣之高远者为足极是功;道非小用,唯力量之凝定者为足以大其用
当时他看到这篇会试策论答题,已不由自主的叫好。
甚至直到现在,这篇策论答题,都是他主持会试六房阅卷,所接触到的最优秀的策论答题。
但他仔细阅读完这篇答题,也察觉出其中一些端倪。
这名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