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西国家由于工业转型,留下许多被污染的土地,这些土地被称之为棕地。
1983年尚未展开中英谈判前,乡议局主席刘皇发申请将扫管笏一块农田,改做建筑材料堆放区遭到港府拒绝,而后其旗下生发地产投资公司上诉至英国枢密院,法院判港府败诉,自此将棕地这一概念引入香江,引发大量土地变更为棕地。
但新界的棕地却与工业毫无关系,更谈不到污染,而是曾经以农耕为生的原住民们‘洗脚上田’留下大批闲置农田。
改做棕地的农田又被地主以高价转让给发展商,发展商在上面搭建廉价铁皮房,以平均每一亩地可以改建三十间出租屋,每间出租屋月租三千块港币依旧抢手,成为大量越南、南亚难民的收容所,严重影响到整个香江的治安。
除此之外,众多乡绅又将棕地改建为露天仓库、劏车场、回收场甚至电子垃圾组装厂,不仅违规拆解各类电子垃圾,更堆积无数废料引发种种潜在危机,单1990年开年至今三个月,新界的回收组装厂已发生12宗火情,当中3宗属二级火险。
棕地的出现原本是为了清洁受污染土地,再次开发利用,而在新界却背道而驰,成为难民营、回收场和垃圾堆的代名词。
今日新界棕地的问题之严重,离不开发展商与地主之间的商绅勾结,
多年来已形成比起丁权、丁屋更庞大的地租经济。
如今九龙城寨首期动迁工程已经完成,我并不认为新界问题更混乱过城寨,
所以今日在此,我以香江总督的身份授权地政总署伊信署长,重新制定发展审批新界棕地的土地用途,清除这些滋生犯罪、污染、甚至是非法产业的棕地,将其改造为真正适宜居住与发展的用地”
刚一回到香江,卫亦信就在政务大楼召开发布会,
稿件之详实、言辞之犀利,尤像是提前准备了多日,只等今日这个契机发作。
继翟远爆出新界丁权丁屋以后,
卫亦信更进一步,将棕地这一过去港府因为败诉讳莫如深的话题,直接摆在台面上。
“这是要将新界的土地问题一网打尽啊。”
新界乡议局,一众乡绅们看着电视画面里卫亦信语气严肃的演讲,一颗心渐渐沉到谷底。
港督不是纸老虎。
历任港督在权力上都属于香江最高层面,只是受限于中英两国的原因,诸多施政手段难以落实,只好让三司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