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轻笑一声,声音里没半分暖意:“周账房,你上个月说家在中原乡下,可你袖口沾的香粉,是京中‘凝香阁’的特供,一两要五两银子。一个乡下账房,用得起这个?”
周显的脸瞬间白了,嘴唇哆嗦着,再也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账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萧明轩的贴身护卫林锐掀帘进来,神色凝重:“念北姑娘,明轩公子让我来报,工坊那边抓了个人,从他身上搜出了高炉的图纸!”
念北眼睛一眯,起身时带起一阵风:“去工坊。”
朔北工坊在城西北角,离商会有两刻钟的路。马车在石板路上疾驰,念北掀着车帘,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往日这个时辰,还有牧民赶着羊群往回走,今日却连个影子都没有,只有每隔五十步就站着的密卫,腰间的铜符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这是萧明轩三天前组建的“朔北密卫”,专管内部安全,成员都是从军中挑的精锐,个个眼尖心细,连工坊的工匠进出都要核对腰牌。
到工坊时,萧明轩正站在炼铁炉旁,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图纸,图纸上画着改良后的高炉结构,连鼓风装置的细节都标得清清楚楚。被按在地上的是个穿灰布短打的工匠,约莫三十岁,脸上沾着煤烟,却掩不住眼底的慌乱。
“姐。”萧明轩见念北来,递过图纸,“他说自己是上个月来的铁匠,可这图纸上的标注,是咱们三天前才敲定的新方案,除了工坊的核心匠人,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
念北接过图纸,指尖拂过“鼓风嘴角度”那行小字——这是黄玉卿上个月和工匠们一起琢磨出来的,能让炉火温度再升两成,炼出的钢材更坚韧,是朔北工坊的核心机密之一。她看向那工匠,声音平静:“你是怎么拿到图纸的?工坊的匠人房,每晚都有密卫守着。”
工匠咬着牙不说话,萧明轩却上前一步,从他怀里摸出一个小小的银哨,哨身上刻着个“柳”字。萧明轩眉头一皱:“这是京中柳家商号的标记,去年柳家还想模仿咱们的毛皮制品,被商会挡回去了。”
这话像惊雷,念北瞬间想起上个月念安从边防回来时说的——“京中有人托西域商人打听咱们的火器进展,说是‘好奇朔北的新玩意儿’”。当时只当是寻常的商业打探,如今看来,竟是早有预谋。
“带下去,分开审。”萧明轩冷声道,“别用刑,让他们想想家人——能被派来当间谍的,多半是家里有人被拿捏了。”
护卫押着人走后,工坊的炉火映着姐弟俩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