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里,久久不散。
赵清真神色平静,步履未停,径直穿过天王殿前的广场。巨大的青铜香炉里青烟袅袅,善男信女们虔诚地跪拜祈福,空气中檀香浓郁。但他的心神,却早已越过这表面的祥和,投向寺院深处那座承载着白马寺千年智慧与荣光的重地——藏经阁。
尚未走近藏经阁所在的独立院落,一股无形的怨戾之气冰冷地盘旋缠绕在阁楼飞檐之上,隐隐刺痛赵清真的灵台识海。这气息阴冷、怨毒,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破坏欲念,绝非古刹经年累月自然积淀的厚重佛息,亦非寻常精怪所能散发。
他背后的归尘剑,在古朴的剑鞘中,发出极细微却清晰的嗡鸣,如同沉睡的龙蛇被惊醒。剑格之上,七颗宝石中的两颗——象征“离火”的赤红宝石与象征“坤土”的明黄宝石——光芒隐现流转。一股灼热燥烈、仿佛无形火焰的气息,与一股沉浊厚重、如同大地承载却遭侵蚀的衰败之气,正丝丝缕缕地从藏经阁紧闭的门窗缝隙中渗出,相互纠缠、对抗。
赵清真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归尘剑内蕴他的真炁,对天地间异种气机的感应极为敏锐。离火燥烈,主焚毁;坤土厚重,主承载。眼前这阁中经卷遭劫的景象,绝非监院口中“寻常虫蠹湿腐”所能解释。那经卷上的裂痕焦黑,分明是被一股刻意为之、引动离火燥气侵蚀坤土载物之性的阴损法力所伤,确系符咒之力无疑。但这法力赵清真神念如丝,小心翼翼地探入那怨戾之气中细细分辨——驳杂不纯,戾气深重,充满了急功近利的暴虐,绝非玄门正宗“三昧真火”或“离火符箓”应有的精纯阳和之意,倒像是走了偏锋、掺杂了邪祟之力的下乘法门。
藏经阁前的小广场上,气氛更是剑拔弩张。数名身披象征高阶僧职的大红袈裟的老僧,与几位头戴象征道门清贵的混元巾、身着云纹鹤氅、颇有仙风道骨之姿的道长,正形成对峙之势。双方显然都在极力克制,声音压得很低,但那字里行间喷薄而出的愤懑与指责,却如同压抑的地火,随时可能冲破地表。
“阿弥陀佛!监院大师此言差矣!”一位面如重枣、声若洪钟的老僧,正是白马寺监院玄嗔法师。他须眉戟张,因激愤而满面通红,宽大的僧袖随着他激动的手势剧烈抖动,一根手指几乎要戳到对面一位清瘦道长的鼻尖。“事实昭然!若非邪法诅咒,我寺千年珍藏的经卷宝典,如何会无端裂痕横生,字迹模糊湮灭?那焦灼之痕,那卷曲之状,非妖道‘焚经符咒’这等阴损歹毒之术而何?!此等行径,亵渎佛法,毁我根基,其心可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