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声音如同闷雷,在藏经阁前回荡,震得旁边几株古柏的叶子都簌簌作响。
对面那位清瘦道长,长髯飘拂,正是洛阳上清宫监院玉玑子。他面沉如水,眼神锐利如鹰隼,面对玄嗔咄咄逼人的指斥,只是冷冷地将手中拂尘一摆,银丝如瀑,看似轻描淡写,却带着一股柔韧的力道,恰到好处地将玄嗔几乎要点到面门的手指荡开寸许。“无量天尊!”玉玑子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冰冷,带着金石之音,“玄嗔大师,口业亦是业障!妄言诬蔑,徒增罪愆!我道门符箓之术,上承三清道祖法旨,下应周天星斗玄机,驱邪缚魅,济世度人,乃是护持正道、安靖乾坤的无上法门!岂是你口中那等毁经谤佛、见不得光的妖术邪法?”他目光如电,扫过藏经阁那两扇紧闭的、厚重朱漆大门,门缝之下,隐约可见散落出的些许经卷碎片,纸色黯淡,边缘焦黑卷曲,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衰败与不祥气息。“尔等护持不力,致使经文遭虫蠹湿腐之厄,此乃天灾人祸,咎由自取!不思己过,反诬我道门清誉,是何道理?莫非欺我道门无人耶?”
玉玑子的话语同样犀利,字字如刀,直指佛门管理不善。他身后的几位道长,也个个面色含霜,手按拂尘或剑柄,周身清气隐隐流转,显然也是修为不俗之辈,对白马寺的指控极为不满。
围观的僧俗越来越多,有寺内僧人,有上清宫道士,更多的是闻讯而来或不明就里的香客信众。众人屏息凝神,目光在佛道双方领头者脸上紧张地逡巡,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抑。佛光与道气,如同两股无形的暗流,在藏经阁前剧烈地碰撞、角力。
赵清真静立人群外围,仿佛激流中的一块礁石,青灰色的道袍在双方气势激荡引动的微风中纹丝不动。他深邃的目光扫过愤怒的玄嗔,扫过冰冷的玉玑子,最后落在那紧闭的藏经阁大门上。归尘剑的嗡鸣愈发清晰,离火与坤土宝石的光芒流转加速。他清晰地感应到,那阁内残留符咒戾气的真正源头,并非玉玑子本人身上散发的道气。玉玑子的气机虽也凌厉,但更偏向于上清宫传承的清正与孤高。那引发经卷焚毁的符咒核心,带着一丝极其微弱、却异常精纯而古老的龙气?这缕气息如同游丝,混杂在驳杂的怨戾之中,若非归尘剑对地脉气机感应超凡,几乎难以捕捉。
这缕精纯龙气的出现,让赵清真心中疑窦更深。此事,绝非仅仅是佛道两派因香火信众之争而相互倾轧那般简单。他不动声色地抬起眼,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殿宇与人群的阻隔,遥遥投向白马寺深处,那座供奉着北魏所铸铁佛的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