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当年列国发生的旧事当作故事讲出来,并且稂将孩子们教成一个个好人,教孩子们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该做。
范增真的很喜欢琅琊县,原本只是来齐地看望旧人,没想到路过此地,从此就离不开了。
在这里没有六国旧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也没有那些一心复国的人。
范增不用被那些事打扰,也不用去与他人说人情。
更可以远离楚地旧贵族,琅琊县就像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在这里范增可以与自己的赏识的人相处,也不用再被那些恩怨打扰。
楚国虽说不在了,可楚国的旧贵族依旧在,因此楚人之间的恩怨至今还是分不清的。
现在,有这么一个远离喧嚣以及猜忌,或者是人心阴谋的地方。
可能绝大多数人的晚年,都喜欢这样的养老生活。
在这里范增可以与稂高谈阔论,讨论如今秦对天下的治理。
就譬如说秦一统了天下,战争也就结束了,现在的人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北方的匈奴人,共同保护这个巨大的家。
当年李斯为了治理六国的旧民,一度想要消灭人们身上的楚人,齐人烙印。
就连当年李斯,也一心想要消灭越民的烙印,将他们都转变为秦人。
课后,范增与稂又说起了李斯的事。
“李斯说要车同轨,书同文,政令颁布是简单,各地也不过是秦的县吏在响应,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因此改变。”
对范增的这些话,稂并不反对。
范增又道:“李斯的政令是发布了,可真正在实践的人却不是他李斯,而是公子扶苏麾下的支教夫子。”
稂又道:“那也都是丞相支持。”
范增又道:“是不是以后只有经过你们这些支教夫子教出来的孩子,才能参加考试。”
稂颔首。
“八百年了,终于要做成这件事了。”
范增说起政事就会没完没了。
海边的秋天,也是渔获丰收的时节。
每天早晨,范增都能看到成群的渔船从海边回来。
在琅琊县已有两月了,按照公子扶苏所制定的二十四节气,现在应该是寒露时节。
范增坐在海边看着手中的这卷书,公子扶苏给二十四个节气都取了名字,也能看得出来,公子是用时节中的四立,进行细致划分的。
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