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接着又对课程比例、教学方法(要求少灌输多讨论、多案例、多沙盘推演)、评估方式(不仅要考笔试,更要考实操、考实习表现)等细节进行了阐述,基本完全遵循了那份详尽的方案思路。
听着王林清晰而富有远见的规划,来自延安的教员们原本还有些模糊的想法瞬间变得清晰起来,心中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激动。他们意识到,这里并非想象中的文化荒漠,而是一片充满创新与实践精神的热土。
“最后,”王林看向所有人,语气凝重,“分校能否办好,在座的每一位都责任重大。你们带来的,是延安的精神,是科学的方法,是党的理论。要把这些宝贵的财富,与我们华中敌后残酷而丰富的斗争实践结合起来,创造出我们鄂皖苏军区自己的办学特色来!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书呆子,而是能文能武、既能带兵打仗又能做群众工作的骨干力量!是要能带领部队打胜仗,能发动群众巩固根据地的真人才!”
他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过全场:“同志们,人才培养,是根基之战,是决定我们军区能走多远、能打多久的关键一战!这场战斗,同样重要,同样光荣!我希望大家立刻行动起来,赵刚主任,你牵头,钟参谋长配合,尽快拿出详细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员选拔方案!我们要力争在月底前,让抗大鄂皖苏分校的第一期学员,正式开学!”
“是!”赵刚、钟光邦以及所有与会者齐声应道,声音坚定而充满力量。
汽灯的光芒下,一张张面孔因理想和责任而显得格外生动。延安的星火,已然抵达江淮,即将在这片烽火连天的土地上,燃起培育万千抗战骨干的熊熊火焰,照亮华中敌后更加辉煌的未来。会议结束后,王林和王光道特意留下赵刚,又进行了长时间的单独谈话,将更多的期望与重托交付于这位年轻的教导主任肩上。夜色已深,但指挥部内的灯光,久久未熄。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154章 延河星火 铸剑江淮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