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鸾的兵马退了,新任知府到任了,纵火的乱贼虽然只抓到一个,还胡言乱语地死了,但案子勉强能结了。
连日来坐卧不安的县令终于能抖擞精神,继续过太平日子了。
他总觉得,这应当是自己许多天虔心修道,敬拜各路祖师爷的功劳。
但要向府衙上报,总不能写神仙发功吧?他就算想把功劳全往自己身上揽,也得考虑身边的佐贰官——县丞。
明代官衙是“大小相制,内外相维”,其监察系统规模极其庞大。中央有都察院,六部有六科给事中,还设有通政使司搜集舆情,上传下达。地方上有十三道监察御史,同时由都察院派遣总督、巡抚、巡按等与地方互相制约。这些言官品级未必多高,如六科给事中仅为正七品,权利却大到可以封驳奏章。
县令掌管着县丞的考评,县丞头上却也有另一个靠山——巡按御史。巡按和六科给事中一样,只是七品芝麻官,却有弹劾各州县主官的权利。
江陵县的县丞一贯欣赏张居正,这回县里大乱,他临危不惧,亲往辽王府借调兵力,可谓雪中送炭。其弟亦是英雄出少年,为县衙抓捕凶犯提供了关键线索
明年就是秋闱,江陵县很快要出一个十六岁的举人了。这样的少年天才,正可趁此机会拉拢一番——至于他弟弟,完全是个添头。
所以说人比人,气死人。想想范进没中举时,一个落第秀才,连卖肉的老丈人都看不起他。再看看人家张秀才,十五岁的年纪,已经是荆州府风云人物。
——不过范进五十四岁才中举,张居正五十四岁时已经生杀予夺、大权独握了。
作为添头的连嬅乖乖跟在她哥身后,走过仪门,绕过影壁,终于到了衙门后堂。
这里大约是县令待客的地方。
门柱左右各刻了一行字,“所取所用,民脂民膏”,顶上挂着一块匾额,上书“清正廉明”四字。
怎么这么有讽刺意味呢。
县令不在主位,而是落座于左首。那堂前坐着的显然是比县令级别更高的官吏。连嬅悄悄瞥了一眼,见此人面生,留着斑白的山羊胡,国字脸,约摸四五十岁的样子,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他不会就是荆州的新任知府,李元阳吧。
李元阳是云南白族人,看样貌特征,确实与汉族有些不同之处。他在荆州府干了两年后弃官回乡,从此隐居于大理四十年。官场生涯没有多少值得大书特书的,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