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源现实的能量脉动中,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与专注力开始奔流。凯恩的决断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每一个意识频段。来自银晕断层带的非碳基数学武器威胁,不再是遥远星海中的模糊传闻,而是幽影梭用近乎毁灭的代价换回的、冰冷残酷的现实切片。与之相对,“”所展现出的、可能成为“秩序武器”的潜力,则成了黑暗中唯一可见的、albeit(albeit尽管)微弱且难以驾驭的曙光。
研究重心发生了战略性倾斜。奥米茄导师领导的智慧频段们分成了数个攻坚小组。一组继续深化对协议指南本身的研究,试图加快那漫长升级之路;另一组则开始以极高的优先级,尝试将已理解的部分协议原理,转化为一种可定向释放的、“秩序化”的防御或反击手段。
莉娜的晶体左手成为了核心实验平台。她将自身高度量子化的逻辑结构与协议算法深度耦合,尝试模拟和生成那种更高效、更协同的“共识涟漪”,并设法将其聚焦、极化和赋予某种“结构性强度”。这极其困难,如同要求一位音乐家不仅演奏出美妙的乐章,还要让这乐章能实体化为一面可格挡刀剑的盾牌。
“单纯的共鸣无法形成有效防御,”莉娜汇报着初步尝试的结果,她的左手因过载运算而微微震颤,“我们需要为这种协同共识找到一个‘载体’,或者一种‘表现形式’,使其能够与外部的混乱规则进行干涉甚至覆盖。”
灵感意外地来自于对“宁静基底”的持续观测。这个古老存在的碎片,在笨拙地模仿并发射那些扭曲简化的数学结构时,其内部运作方式虽然冰冷残酷,却展现出一种极致的、将复杂逻辑压缩成单一攻击性表达的“效率”。奥米茄导师的小组没有学习其目的,而是尝试解析其“形式”。
“也许,‘秩序武器’并非要创造一个坚不可摧的盾,”一位智慧频段提出假设,“而是制造一个高度有序的‘场’,一个‘法则气泡’,在其范围内,我们的共识协议所定义的逻辑暂时覆盖并中和外部的混乱或敌对规则。就像一个移动的、微型的‘现实规范区’。”
这个想法指明了方向。莉娜开始尝试,不再是将共识涟漪扩散出去,而是将其约束、编织,以内嵌协议逻辑的方式,构建一个临时的、小范围的“协议空间”。第一次实验目标很小:在实验区域内,暂时性地将光速略微提升百分之零点零零一。
实验成功了。虽然范围极小,持续时间极短,修改幅度微乎其微,但这证明了概念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