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简单,大多是捆扎整齐的书箱和简单的铺盖卷,但他们的眼神却锐利如鹰,带着学院派的清矍气质和革命者特有的坚毅。
陈朝阳给予了最高规格的接待,亲自安排,将曾经的陈家大院,数千平方的大宅子,改成了县委招待所,房间都是最好,换上了干净的新被褥,还特意嘱咐食堂:“专家们一路辛苦,这几天的伙食,务必保证有荤腥!”
然而,一场“特殊”的欢迎会,在当晚县委简陋的小会议室里上演。
陈朝阳刚介绍完住宿和伙食安排,话音未落,一位身材瘦削、鼻梁上架着厚厚玻璃眼镜的化工教授宋文清就皱着眉头站了起来。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打在众人心上:
“陈书记,感谢组织上的关心和好意。但是,我们是来干活的,不是来当客人的!”
他环视一周,镜片后的目光灼灼,“前线将士还在流血,后方百姓还在节衣缩食,华北局把如此宝贵的资源,调给我们,不是让我们来睡软床、吃小灶的!
我在清华的实验室,睡行军床一样能搞研究!请把最好的房间让给更需要的人,给我在实验室或者工厂附近搭个棚子就行!大蒜素的事,关乎前线战士的性命,关乎后方百姓的健康,一刻也耽误不起!”
宋文清的话,非但没有引起大家反感,反而激起了涟漪。几位同来的年轻化工和机械专家也纷纷点头附和,眼神中流露出同样的急切和不容置疑的决心。
他们不是为了享受而来,他们是带着使命的尖刀,渴望立刻刺入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中。
陈朝阳非但没有不悦,眼中反而闪过激赏的光芒。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脸上带着诚恳与理解:
“宋教授,各位专家同志!你们这份急切的心情,我陈朝阳感同身受!”他的声音沉了下来,带着一种沉重的回忆,
“当年在战场,看着身边战友因为缺医少药,伤口感染化脓,高烧不退,最后那种眼睁睁看着生命流逝却无能为力的锥心之痛,我永远也忘不了!”
“但组织安排住宿伙食,是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是希望你们能有一个好的环境,养精蓄锐,打好这场科技攻关的硬仗!”
“伙食标准不变,但保证大家一日三餐都吃在厂区、干在厂区!宋教授,大蒜素项目,是重中之重!
明天一早,马先生会带着团队所有资料和样品与您对接,昌委所有资源,优先向您倾斜!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洪荒世界的尽头 作品《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第 137章 术业有专攻,求五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