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军向洛阳开拔之后,按照商议的结果,刘羡也顺势被解除了软禁。
只是如此重大的决定,司马乂并未再见刘羡一面,自然也没有什么详谈。无非是诏令一下,司马越便带兵登门拜访,宣读完诏令,便半护送半强迫式地将他带往河塬大营。司马乂这种粗暴的姿态,令随行的诸葛延、孟讨等人大为不满,私下里议论说:长沙王这样做法,未免也太不讲人情了。
刘羡倒想得挺宽,既然原本的计策没有奏效,他这两日便一面恢复身体,一面琢磨脱困的新计策。在他想来,利用禁军中的人脉,还有索靖等人的牵制,还是有一些操作空间的。实在不行,大不了玩一手金蝉脱壳,去北面投靠征北军司,也是一个办法。只不过这样一来,未免会在政治上闹得很难看,不是迫不得已,他还是不愿这么做的。
结果还未等刘羡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张方倒先攻破宜阳,替他解围了,这使得刘羡少了很多麻烦。因此,诸葛延等人发牢骚的时候,刘羡安之若素,他劝慰这些亲信们道:“又没有少块肉,何必斤斤计较。”
事实上,诏令上的语气虽然严肃,前来执行的司马越却非常恭敬。他不仅没有表现出丝毫胁迫监视的态度,等从人们收拾行李的时候,他反而上来对刘羡行礼,甚是欷歔地说道:“太尉莫要恼我,骠骑与太尉生隙,全军上下都知道,过失不在太尉,司马越虽不是什么贤人,但也明晓是非,终不敢为虎作伥啊!”
这么说着,他嗬嗬笑着,又压低了声音,对刘羡表态道:“请太尉放心,这一路,我绝不会干涉太尉的自由,也不会派人监视太尉。只望太尉也不要令我难办。”
司马越确实也不是说空话,出行上路以后,他言出即行,对刘羡礼之备至。无论吃住饮食,刘羡的规格都与司马越等同,也没有加派多余的随从监视,刘羡甚至可以自由出入军队。
这倒有些出乎刘羡预料之外了。他和司马越是有一些交情,而且真要说起来,认识的时间还很早。早年刘羡在始平王府的时候,司马越便不时来拜见司马玮。因为司马越当时是陇西王世子,老陇西王司马泰极为欣赏司马玮,后来司马玮加封为楚王后,司马泰便让司马越积极参加楚王党,和刘羡一起参加过倒杨。后年司马玮清算汝阳王司马亮,司马越也没有缺席。
可真要较起真来,刘羡和司马越之间的交情却并不深。顶多就是平日参加什么文会的时候,相互见过几面,后来也一起办过几件公务,因此,两人的关系也就平平。故而司马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