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巩县顿兵的这三日,司马乂和祖逖等人来回商议,终于制定了一个计划。他们打算兵分两路,一路由司马乂率领,大张旗鼓地直逼洛阳,作势夺回洛阳提振士气;而另一路则由司马越率领,轻骑简从,趁主力在洛阳吸引西军注意的时候,出奇不意地绕过洛阳,进逼河阴,解救士家人质。
一旦夺回洛阳,禁军就重获地利,而司马越得手,禁军就顺势解除了后顾之忧,优势便会重新回到司马乂一方。
仔细审视这个计划,从司马乂的角度来看,可实施性还是不小的。
洛阳是大城巨城,这些时日西军忙于抄掠人质,留守在洛阳的必不会是全部人马,因此也不足以完全利用洛阳的城防,其中必有缺漏。且西军如此残暴,极不得洛阳人心,自己大可以先派人煽动洛阳内乱,然后高举天子之旗,列堂堂之阵,在街巷中与西军厮杀。到那时,西军的骑军施展不开,内外纷乱之下,禁军一鼓作气,夺回洛阳也不无可能。
而另一方面,河阴的士家家属极多,不论张方在河阴布置了多少兵力,精力都要受限于看管人质上。只要禁军能够出其不意地发起袭击,西军绝难以对敌。而要实现这一点,其实也不难,张方毕竟初入京畿,对河南的地理了解终究不足,而不得人心的缺点使得他很难收集情报,更加难以提防禁军的奇袭。
只是其中有两个变数,令司马乂有些担忧:
一是张方在挟持如此多人质后,若选择直接弃城不守。那自己该怎么办呢?纵使夺回了洛阳,也无非是多喘了一口气,最后还是无法解决士气问题。
二是司马越是否能够掌控麾下那些西人,像刘羡一样如臂指使,率领他们破阵杀敌呢?若不能做到,策略的核心也无法成立。
为此,他稍稍改进了计划。首先是在进军途中,他打算实行骄兵之计,即先派几小队人马袭击洛阳,然后故作不敌败退下来,以此来打消张方的戒心,让他不至于草率放弃洛阳。同时又在军中放出消息,声称荆州刺史刘弘不日即将北上回援,以此来激励士气,再做大战。
而在司马越那边,他本欲加派上官巳等人继续加强对义师的掌控。不意司马越遣使回信说,刘羡回军以后,义师上下极为配合,并无抗命之处,加派人手,只会进一步刺激双方的关系,维持现状即可。
这让司马乂略有些意外,但仔细想来,倒也合理。这些西人自关陇远来京畿,可谓一片赤忱。他和刘羡之间的政斗,对这些人来说,大概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