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将场地团团围住。骑兵们在场地周边列队,虽然没有人说话嘈杂,但还是时不时的会传来战马的叫声和细碎的蹄声。
众人等了片刻之后,皇帝的仪仗才缓缓从寿春城的南门出来。此时的曹睿穿着朝服,缓缓的沿着阶梯走到台上坐下,这是曹睿第二次在寿春的将领官员前面露面了。
今日负责大射礼的礼官,正是大司马曹休。若平日在朝中,并不用曹休这么高职位的官员来引导礼节。但此地是寿春、是大司马曹休的主场。加之大射礼是明尊卑、定次序的礼制,因而曹休就当仁不让了。
曹睿从台上向下看去,场地内列队站好的两千石官员,大约有六、七十位之多。
这个数字看起来多,但实际上一点都不夸张。
中军五万人的兵员总数,其中负责实际领兵的校尉、中郎将、裨将军、偏将军都是两千石,这就有近三十人了。
比如越骑校尉毌丘俭所在的五校尉营,一共四千人的骑兵定额,就有五个两千石的校尉,每个校尉平均统兵不到八百骑。加上文钦这个五营校督,四千人的五校尉营中,就有六位两千石了。
中军常驻洛阳城内,离权力中枢更近、高官的密度也就更高。中军除了五校尉营之外,基本上每两千、三千兵力,就有一名两千石。
和中军相比,外军和地方州郡兵的高官密度就低上许多了,基本都是每四、五千兵力中才有一个两千石。甚至如派去修路的兖州刺史王昶、在无强口修营寨的豫州刺史贾逵,按照朝廷制度才只是六百石的官员。
当然,这些刺史的政治地位是远远高于普通的两千石太守的。而这些以轻抑重的官职花头,都来自汉朝四百年下来的层层补丁。
简而言之,今日在寿春南郊,皇帝就是要通过这一场大射礼,来熟悉这些两千石的文武官员,从而为明日开始的出征做好准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