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得世界的声音听起来异常清晰,却又异常单薄和空洞。他能精确分辨出引擎的振动频率(256hz),却听不出老工程师通过引擎声判断故障的经验;他能解析出人类语言的语义,却捕捉不到语调中隐藏的疲惫或兴奋。当生态穹顶传来植物生长的细微声响时,在他耳中只是无规律的杂音,而在拓听来,那是生命生长的韵律。
他需要与轮机组的原人主管李工确认一个亚光速推进器的冷却参数校准时间。他的投影穿过数据舱的墙壁,光影在走廊地面上拉出长长的影子,边缘因空气扰动而微微虚化。李工所在的轮机舱弥漫着机油和金属混合的气味,这种气味在星尘的传感器中被标记为“轻微污染物”,而在李工这样的老轮机员身上,却早已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李工正埋头检查一个压力表,眉头紧锁,布满油污的手指在表盘上轻轻敲击。头也不抬地快速回答:“快了快了,等老赵把三号泵的密封圈换完,大概呃,标准时十五分吧,最多二十分!妈的这老密封圈跟焊死了一样”李工的语速偏快,夹杂着工作现场特有的烦躁俚语,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油腻的工作服上。
星尘的载体语言处理模块需要额外几毫秒来解析“妈的”的情绪含义(愤怒程度65%)和“焊死”的比喻义(紧固程度90%),导致他的回应出现了几乎不可察觉的延迟:“明白。预计在标准时07:45至07:50区间。请完成后通知。”他的声音平稳无波,像合成器生成的完美波形,却缺乏人类交流时的自然停顿和语气变化。
李工终于抬头看了投影一眼,眼神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对“数据幽灵”刻板效率的不耐烦,含糊地“嗯”了一声,又低头干活去了。他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低声嘟囔了一句:“连喘口气的时间都算计得这么准”这句话的音量低于星尘的听觉阈值,但他通过李工的唇语识别系统捕捉到了内容。星尘清晰地捕捉到了那丝情绪波动,一股冰冷的隔膜感油然而生。沟通在这里变成了一种低效的数据交换,情感的弦音被彻底屏蔽。
无法忍受这具躯壳带来的钝感,星尘的意识猛地抽离,像溺水者逃离水面,沉入舰载数据流的浩瀚海洋。瞬间,感官的帷幕被撕开!海量的信息如同星河般奔涌而来:引擎每一毫秒的功率波动(误差0.02%)、生态穹顶每一株植物的生长速率(日均0.3cm)、舰船外每一立方厘米空间的粒子密度(12个cm)亿万条数据被他瞬间捕捉、分析、关联。
他“看到”了艾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