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诺亚的投影第一次完全融入了城市的生物光信号:他的淡蓝色光影慢慢散开,变成了无数细小的光纹,沿着“巨树”的枝干流动,遇到分叉处就分成两股,继续向远处蔓延。当光纹覆盖整个种植区时,空中突然浮现出一张巨大的“光网”,淡蓝色的线条纵横交错,节点处闪烁着小小的光点——那是信息交互的“基站”。
“这是‘共生光网’,用的是艾拉火种里的神经网络原理。”诺亚的声音从光网里传来,“信息靠光纹的频率和形状传递,比如1.2赫兹的长波是生态数据,2.5赫兹的短波是居民通知,3.8赫兹的脉冲波是紧急警报。”他边说边演示:手指(光纹组成的手指)在空中画了一个圈,光网里立刻弹出一行绿色的字——“生命树土壤湿度28%,适宜种植”;再画一个三角,又弹出一行蓝色的字——“今晚有小雨,建议关闭露天窗口”。
原人第一次接触这张网时,有点手足无措。陈阿公走到一棵“巨树”前,树干上有个凸起的、像树瘤的交互节点,他犹豫着摸了一下,节点立刻亮了起来,发出温暖的红光。“按一下看天气,按两下看水源。”旁边的阿禾提醒他。陈阿公按了一下,节点的红光变成了淡蓝,一个小小的全息投影弹了出来——是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用简单的图标表示:太阳代表晴天,云朵代表阴天,雨滴代表下雨,连不识字的老人都能看懂。他又按了两下,蓝光变成了翠绿,投影换成了水源分布图,标着“净化池”“蓄水池”“灌溉井”的位置,旁边还有数字,比如“净化池剩余水量120吨”。
“还有触觉反馈呢。”阿禾笑着说,她让陈阿公摸一下“灌溉井”的图标,陈阿公的指尖立刻感受到一丝凉意——“这是提醒你,井里的水有点凉,打水时注意别冻手。”如果水源不足,图标会变成温热的;如果水质有问题,会变成轻微的刺痛。这种“触觉+视觉”的设计,是云民特意为原人优化的,考虑到很多老人不习惯看复杂数据,用身体的感受传递信息更直观。
信息网络还能和生命树联动。有一次,阿远在光网里发现生命树的叶片出现了轻微的“应激反应”——可能是附近的辐射值有点升高。他立刻把数据传给智灵,智灵的“工蜂-07”马上带着辐射检测仪去检查,发现是一块旧金属碎片埋在附近,正在缓慢释放辐射。原人很快赶来,用锄头挖走了碎片,光网里立刻弹出一行橙色的字——“辐射源已清除,生命树状态恢复正常”,所有居民都能实时看到。
连孩子都很快学会了用这张网。定居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