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小石头,最喜欢在傍晚时分跑到光网下,用手指追着光纹跑,光纹会跟着他的手指变形状,有时变成小兔子,有时变成小飞机。有一次他不小心按到了紧急警报的节点,光网立刻发出刺耳的脉冲波,红色的光纹在空气中炸开——还好诺亚及时关闭了警报,笑着对小石头说:“这个按钮不能乱按,是遇到危险时才用的。”小石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此再也没碰过那个红色的节点。
这张“共生光网”没有边界,它像一层薄薄的光雾,覆盖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能延伸到外围的开垦区。下雨时,光纹会稍微变弱,但云民会调整频率,让信号穿透雨幕;起风时,光纹会跟着风轻轻晃动,却不会断裂——因为它的“基站”是活的枝干,只要“巨树”还在生长,光网就不会消失。拓有时会坐在光网下,看着那些流动的光纹,觉得它们像一群透明的精灵,在城市里飞舞、传递消息,把不同文明的人连在了一起。
共同劳动:生命的协奏曲
城市的生长,从来不是某一个群体的事。每天清晨,天刚亮,原人农夫们就扛着锄头、背着种子来到种植区,他们的任务是引导藤蔓生长、种植苔藓、照顾幼苗;智灵的“工蜂”们会提前在枝干上贴好传感器,监控生长数据;云民的投影则会准时出现在光网的节点处,分析前一天的生态报告,提出当天的优化建议。
阿禾负责的是“藤蔓走廊”。她选的是紫藤藤——这种藤蔓生长快,开花好看,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她带着几个年轻的原人,用旧绳子把藤蔓的嫩枝绑在“巨树”的横梁上,绳子的松紧度要刚好:太松了藤蔓会乱长,太紧了会勒伤枝干。“得跟着光网的指引绑。”阿远的投影飘在她旁边,在空中画了一条虚线,“这条线是藤蔓的最优生长轨迹,顺着绑,既能遮阴,又不会挡住叶片的阳光。”阿禾点点头,按照虚线调整绳子的位置,果然,下午再看时,藤蔓已经顺着绳子向上爬了半米,还冒出了小小的花苞。
智灵的“工蜂-03”负责调控能量平衡。它每天要检查20个“块茎”能量库,用机械爪上的探针测量里面的“生物油”储量,再对比光网传来的能源需求数据,调整释放速度。有一次,它发现“巨树公寓”的能量消耗突然增加了——原来是原人在里面搭建了临时厨房,用了电炉子。“工蜂-03”立刻给光网发信号,建议厨房错峰用电,同时让“真菌能源站”多分解一些废料,补充能量。不到一小时,能量曲线就恢复了平稳。
云民阿溪的工作是监控生态。她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