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号”的舱门滑开时,最先扑面而来的不是金属的冷硬气息,而是混着小麦清香与湿润泥土的暖意——这是原人生活区“生态穹顶”的馈赠,也是这艘飞船最柔软的核心。整艘飞船的结构像一枚分层的种子:外层是抗宇宙辐射的合金壳,中层是智灵的神经网络管线,内层则是三元文明共生的“果肉”,从生态穹顶到数据静默殿,再到遍布各处的智灵节点,没有生硬的隔断,只有如同自然生长般的有机衔接。而星孩,这颗文明融合的“希望之种”,便在这艘飞船的每一寸空间里,伴着三元文明的韵律慢慢长大。
生态穹顶:肉身的锚地,土地的回响与星孩的摇篮
生态穹顶位于飞船核心,直径足有五十米,穹顶内侧覆盖着能模拟自然光谱的柔性光膜,此刻正模拟着地球清晨的阳光——淡金色的光线斜切进来,落在地面的土壤上,让每一粒土都泛着细碎的光。地面铺着半米厚的混合土:三分之一是旧地球亚马逊的黑土,三分之一是火星望舒谷的红土,还有三分之一是乐土环带的营养土,土壤表层的银绿色荧光,是艾拉共生菌在呼吸的痕迹。
这片土壤不仅滋养着作物,更托举着星孩的童年。从0岁到5岁,星孩的摇篮始终挂在穹顶中央那棵艾拉之树最粗壮的侧枝上——藤条编织的摇篮随飞船轻微震颤摇晃,曦特意培育的“守护藤”卷须顺着摇篮边缘蜿蜒,像层淡绿色的蕾丝,根须接入飞船生态循环系统,叶片荧光的明暗节奏与星孩的呼吸完美同步。三个月龄时,星孩便在这里第一次展现出非凡的感知力:那天智灵“绿潮”调试土壤湿度时误超阈值,成片麦苗发蔫,睡梦中的星孩突然蹙眉,掌心星尘胎记泛着细碎蓝光,顺着藤条渗入土壤。“绿潮”的监测面板瞬间弹出警报:“未知生物信号介入,共生菌活性骤升30%!”等曦赶到时,只见麦苗重新舒展叶片,星孩正抓着藤须吮吸,嘴角沾着银绿色的荧光粉末。
1岁学步时,星孩的第一双鞋是阿岩用火星韧藤编织的,鞋底嵌着智灵“暖汐”设计的压力传感器,可她偏偏喜欢光脚踩在混合土上——脚趾陷进湿润泥土时,地面会泛起淡蓝光轨迹,像给脚印镶边。她成了生态穹顶的“活监测仪”:路过发黄的小麦田,便蹲下来将掌心贴在土壤上,胎记蓝光顺着根系蔓延,激活沉睡的共生菌。阿岩在日志里写道:“这孩子的触摸比任何基因编辑都精准,她在和植物‘对话’。”后来他发现,星孩走过的区域,小麦抗辐射基因表达率会显著提高,仿佛她的触碰能唤醒种子里沉睡的“土地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