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等人精挑细选的陇右官员。
其次,明代都察院在组织结构优化、地方监察制度化、职能扩展和历史延续性上都比唐代御史台更先进。
明代都察院的问题在于十分依赖于皇帝支持,一旦皇权衰落,其效能也会如历朝历代的监察衙门那般大打折扣。
不过皇权旁落这种事情,要么就是经历了东汉那种大部分皇帝集体幼儿园的情况,要么就是王朝存续二百年以上才有可能。
明代的许多制度比起唐代的制度还是更为先进的,只要将部分糟粕祛除,对于维稳地方,保障中枢威望还是作用很大的。
想到此处,刘继隆吩咐道:“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品秩正三品,统领天下监察事务。”
“都御史下设左、右副都御史,品秩从三品,协助都御史管理院务,分管部分监察事务。”
“副都御史下设左、右佥都御史,品秩正四品,辅助副都御史,执行监察任务。”
“诸道设左、右监察御史,品秩正五品,负责巡察、监督各道地方官员,派遣巡察御史巡察地方。”
“每道监察御史下设四十到七十名巡察御史,品秩正七品,负责日常巡查地方,纠察不法官吏。”
“其余下属衙门,以李相、高相与百官补充,以韩正可为左都御史,以陈瑛为右都御史。”
刘继隆话音落下后,赵英就知道那些地方上害群之马的好日子要结束了。
大唐并未有常设的地方监察官员,大多都是临时设置,而今各道常驻监察,且监察与巡察官员数量不少。
四十到七十人看似不多,但天下十五道,合计便有六百乃至千人,而天下不过一千五百余县。
可以说,每个巡察御史都可以花一年时间去单独调查一两个县的猫腻,这对地方上的世家豪强和官吏来说,压力不可谓不大。
想到此处,赵英不免询问道;“殿下,调陈瑛入京,那江南西道的都督使司就空缺了,应该”
见他询问,刘继隆不假思索的想出了人选:“令王思奉前往担任江南西道都督,以钱镠担任江南西道布政使,高述担任按察使。”
“罢黜李播、杨行愍、钱镠观察使之职,以李播担任江南东道按察使,杨行愍担任布政使,调刘英谚担任江南东道都督。”
他虽然想要将湖南、江西、江南、浙江、福建等处细分出来,但眼下还不是时候。
他需要先把南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