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也是从识字人口最多的京师开始办报,然后才开始向其他地区普及。
就是这样,也只能覆盖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市镇,很多城市送报纸过去卖都是亏本的。
而许篈看到的庞大发行量,只不过是大明庞大的人口堆出来的罢了。
许篈抱怨说道:
“要说这件事,也都是训民正音的遗祸!”
许篈猛然想起两人都是大明的士大夫,他解释说道:
“两位大人不知道,我们朝鲜原本都是说汉话,写汉字的。”
“但是在世宗大王在位期间,创立了训民正音,还以御制强行推广,当时的儒臣就反对,‘去汉字同夷狄’,可最后还是被强推了。”
许篈愤恨的说道:“如今两班大臣中,竟然有不会汉字汉文的还敢舔着脸跻身于朝堂上,前些日子还有官员上书大王,请求用训民正音来举行朝鲜科举,也亏着这次儒臣反对激烈才作罢。”
许篈对着苏泽说道:
“苏公,请您上书陛下,禁了训民正音,让朝鲜君民能重沐王化!”
苏泽无语的看着许篈。
苏泽才想起来,训民正音,就是现代朝鲜语的起源。
这种创立自己的语言,其实也是国家意识觉醒的产物。
当然,朝鲜这种并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国家,而是朝鲜上层也意识到了,不愿意被强大汉文化同化,在文化上的反击。
在苏泽穿越前的时空,这一点似乎成功了,无论南北都实现了去汉字化,叫了千年的汉城改名首尔,就是从十五世纪以来,朝鲜谋求去汉字化的最后一步。
但是在这个时代,朝鲜的统治者还在小心翼翼的推动。
这倒不是大明霸道干涉,而是朝鲜内部就反对。
朝鲜的知识阶层,比如许篈这样的士大夫,是汉化相当彻底的。
他们从小就读诵四书五经,朝鲜的科举是用汉语的,公文也都是汉语,训民正音已经创立一百多年,但是在朝鲜士大夫眼里,那就是乡野粗鄙农夫用的语言,如果在正式场合使用,是绝对要被人嘲笑的。
但是许篈的方法,还真的不行。
因为作为官方语言的文言文,别说是朝鲜人学起来困难,就是大明百姓学起来也困难。
官员的奏疏,书信,普通大明老百姓也未必能看懂。
而科举考试的经文,那就是天书一样了。